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学习贯彻《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心得体会发言、指导意见(2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2-10-24 19:55:03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贯彻《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心得体会发言、指导意见(2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学习贯彻《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心得体会发言、指导意见(2篇)(范例推荐)

 

 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发言

 近日,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职工队伍,人社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作出规范。《指导意见》明确,不再在国家层面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作统一规定,而是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授权省级人社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更加明确,对于拓宽教师队伍发展通道、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设置有利于“因地施策”,立足国情、区情、校情,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岗位设置方案,推进区域内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级人力资源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合理分类施策、分级管理,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实际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全面地考虑到不同区域、城乡、校际的实际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定向性的、精准性的政策举措,优化中小学岗位设置,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些要求,充分尊重并且客观看待了不同区域、城乡、校际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差异。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师发展需求与教育改革需要,尊重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历史与现实,及时动态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设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动力和决心。

 优化中小学岗位设置方案有利于教师的评聘结合,科学地制定中小学教师评聘一体化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合理、有序、科学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到坚持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科学规范、评聘结合,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将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相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岗位设置方案,提升中小学教师岗位配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将中小学岗位结构与中小学教师评聘实际紧密联系、科学规划,体现了人事结合、

 财事结合、评聘结合的科学化教育治理思路。这些规定,有利于区域内中小学建立灵活、高效的教师聘用管理机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充分协调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资源,针对乡村偏远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以及乡镇学校等适当设置专门教师补充岗位,按需设岗、因校制宜地从制度设计上推进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序、健康、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内中小学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目标,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激励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夯实业务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做到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师聘用上的主体性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加强教师聘后全面管理制度建设。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和坚实的业务水平为教育教学的两大法宝,坚持“能者上”“弱者补”的中小学教师评聘管理原则,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业务学习、能力提升的热情,通过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业务培训、教研分享、师徒机制、教学比赛、学习平台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区域内师资力量配置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师德与业务能力监测和评价,建立健全教师奖励、荣誉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中小学建立健全以师德建设、业务能力、教学业绩、教育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推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社部发〔2022〕58 号]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职工队伍,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规定,就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遵循中小学教职工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岗位管理政策措施,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中小学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分类施策、分级管理,立足国情,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坚持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科学规范、评聘结合,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将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相结合;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奖优罚劣,树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构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二、 主要内容

 (三)健全教师岗位等级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等级设置划分为高、中、初级,按照国家现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四)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是学校公开招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结合学校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实际,

 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要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以教师岗位为主,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正高级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条件: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素养,在教育教学和教书育人方面业绩突出,能力卓越;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研究和推广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指导培养本地本学科教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本地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岗位设置方案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岗位设置方案经备案后,应保持相对稳定,机构编制、职责任务和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在三个月内申请调整或变更。各类学校要认真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岗位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内容,将其作为人员聘用和管理的依据。

 (五)优化岗位结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区域、学段、学科、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制定高级教师岗位设置办法,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各类学校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要保持相对平衡。“十四五”期间,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量控制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岗位总量的千分之五以内。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偏高的省(区、市),要严格把握岗位标准和条件,适当优化控制高级岗位的结构比例,避免无序增长;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偏低的省(区、市),可结合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六)实行县域统筹管理。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县域内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岗位设置工作的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岗位数量,并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协调县域内同学段学校教师岗位结构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当地城镇同学段学校。义务教育学校要逐步实行县域统一的岗位结构比例。直辖市可按区统筹。

 (七)落实岗位倾斜政策。乡村中小学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教师,经批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特设岗位,特设岗位岗位等级可放宽至专业技术八级,

 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支持乡村中小学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教师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不占各地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与常设岗位分开设置、单独管理,符合条件、通过评审的教师,可直接聘用至相应岗位。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教师岗位的总量或比例。对因组织安排援藏援疆援青的教师,援派期间取得高一级教师职称的,援派期满经考核合格,返回后派出单位按照援派期间取得的职称,在岗位出现空缺时将其优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八)规范开展岗位竞聘。各学校要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按岗聘用。学校新设岗位、出现岗位空缺或者其他确需竞聘情形的,一般在备案的岗位总量、类别、等级范围内,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进行。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的,教师可以跨校评聘。竞聘上岗可以综合采取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同行评议、教学水平综合评价等方式,按照制定方案、公布竞聘信息、人员申报推荐、审查资格条件、组织竞聘、确定和公示拟聘人员名单、订立或者变更聘用合同等程序进行。

 (九)加强聘后管理。各学校要严格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教职工表现,以工作实绩和贡献为重点考核内容。要注重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岗位调整、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工资核定以及变更、续订、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对长期不在教学岗位和教学工作量达不到学校同类人员任课标准的教师,要及时调整岗位。

 三、 组织实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指导、岗位配置和组织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优化岗位结构,做好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发挥岗位管理制度的基础作用。

 (十一)强化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学校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本意见有关政策规定。对不按本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学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处分。

 (十二)本意见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

 (十三)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59 号)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心得体会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已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自已的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教师的爱就像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里,滋润他们健康成长。教学是教师展现教师人格、知识和才华的重要方面,教学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最能感召学生。所以,我在小学语文和数学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巧于设计,时时调控,形成自已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

 我对差生从不歧视,总是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树立自信心。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教会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我也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与学生真的动怒,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我总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为学生献出爱心,一定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你的施教行为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教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已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勇敢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

 一:充实知识,深钻教材大纲,提高业务水平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使自已博学多才。同时注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加强业务进修。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个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已的知识象一股泉水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在小学语文和数学课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研,认真钻研教材,大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在学生的眼里,最值得尊敬的人莫过于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有时自已可能不在意,却会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内在的学识品德和外在的言表风纪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教师,应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品行,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即使学生犯下了错误对他们都是动情以理。平时要求学生做到...

推荐访问: 指导意见 标签 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