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以心脏泵血过程为主线讲好血液循环的体会

时间:2022-04-09 10:20:25  浏览次数:

摘要:在生理学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章节的授课中,以心脏泵血过程为主线,采用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图谱,归纳图表,演示动态生理过程的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将抽象复杂的心脏泵血过程讲得比较透彻直观,将其内容为主线贯穿于血液循环的后续内容中,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提高授课效果。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hapter of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in physiology, basing on the mainline of the course of pumping blood of heart, it adopted the approaches of the anatomic structure atlas of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concluded graphics,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demonstrating dynamically physiological process and so on to teach the abstract and complex the course of pumping blood of heart visually and intensively. Meanwhile, letting the mainline of the course of pumping blood of heart run through in the following teaching contents, it will help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difficulti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关键词:生理学;心脏泵血过程;多媒体教学

Key words: physiology;the course of pumping blood of heart;multi-media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R3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83-02

0引言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医学生只有在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以及整体正常功能基础上,才能理解各种疾病条件下各器官、系统、整体的病理变化和过程,以及如何恢复其正常功能。因此,学好人体生理学对医学生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但生理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是困扰教与学矛盾焦点之所在。尤其是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章,在整个生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章节中涉及到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抽象和复杂的,灵活程度较高,用灌输式,平铺直叙方法来揭示复杂的心脏、血管生理难度非常大。如果抓住本章关键点“心脏的泵血过程”,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1],和归纳图表的方法将其内容透彻化,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具体灵活运用于心音的形成,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等内容中,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理学学习中逻辑推理所带来的乐趣,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1心脏泵血过程授课策略

血液循环这一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这一动态过程,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学习的效果也较差。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讲述血液循环这一章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前半部分的主线是心脏的泵血的过程,后半部分的主线是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后引起的功能障碍及机制。学生在学习时只要抓住这两条主线,理解和复习时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心脏的射血功能为例,该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心力储备。心脏的泵血过程是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掌握了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掌握后续的重点、难点内容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在该章节中,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述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把它作为该章的主线。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心脏泵血过程这一抽象过程,我们在该章节的讲述中大量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大为提高。总的来说,我们采用的主要多媒体课件包括以下几类。

1.1 血液循环的结构图谱目的是在讲新内容前让学生复习循环系统解剖这一部分包括血液循环模式图和心脏结构图谱。在图谱中我们重点显示了心脏各部结构示意图,同时要求同学在课后能准确地在图谱中指出心脏各腔室及瓣膜的位置。这部分的图谱展示只花较少的时间。

1.2 演示动态生理过程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展示一个立体的、充满血液的心脏在有序活动;显示起搏点兴奋通过特殊的传导组织进行传导的顺序及时间长短;心脏截面上各个瓣膜随心搏而开闭的不同状态,以及血流方向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内压力、容积、瓣膜、血流方向变化的规律。我们在国外网站下载了免费提供的Flash动画,通过反复几次播放心脏泵血过程的Flash动画,在短时间内,这一过程就描述得很清楚。而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一过程要讲清楚,没有十分钟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手段形象逼真,图形动态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生理学教学的效果。

1.3 归纳图表的应用古人所谓:“表者,明也,明言事仪”。就是说图表的作用在于提纲挈领地列举事物,便于记忆。图表格式的系统化、条理化、简明化,是记忆外储的一种良好形式,图表在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中,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情况;心室容积的变化;心室内血流方向,用制作的动画能比较容易地说明这些问题,但学生记忆心脏泵血过程的心室压力变化;左心室内压与主动脉压的比较;心室容积的大小的判断,往往容易搞混乱,通过观看图表中的压力曲线可直接表明等容收缩期时左心室内压急剧升高,快速射血期的中期左心室内压达到最高值,于此时左心室内压高于主动脉压,而在快速射血后期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在等容舒张期时急剧下降;查看心室容积曲线得出等容收缩期时心室容积最大,等容舒张期时心室容积最小的结论。配合列表总结心脏泵血过程七个时期中心室内压变化;心房、心室、动脉血压压力的比较;房室瓣、动脉瓣的开闭情况;心室血液流动的方向;心室容积变化。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2以心脏泵血过程为主线采用逻辑推断法讲授血液循环的后续内容

生理学是阐述机体生命活动的原理的一门科学,所以这门知识包含着极强的逻辑。逻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2],充分运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和掌握心脏泵血过程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

2.1 心脏泵血过程与心音产生机制的联系心脏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结束→心室内压大于心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进入收缩期→心室内压急剧升高至大于动脉血压→动脉瓣开放→血液射入动脉血管→此时产生的为第一心音;减慢射血期结束→心室内压小于动脉血压→动脉瓣关闭→血液返回冲击动脉根部→心室进入舒张期→此时产生的为第二心音。

2.2 对临床课程进行前瞻[3]临床实例心瓣膜疾病时由于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时可产生杂音,第一心音代表心室收缩期的开始,在此时出现的杂音是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代表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此时出现的杂音是舒张期杂音。房室瓣关闭不全时→心室收缩血液反流回心房→出现收缩期杂音→在第一心音后听到;同理房室瓣狭窄时→心室舒张期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受限→出现舒张期杂音→在第二心音后听到。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逻辑推断法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主动寻找知识条目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也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更加轻松地唤起对各学科相关知识的回忆,避免了学习与实践的脱节。

3教学效果

通过归纳图表与多媒体的结合运用,对血液循环这一章前半部分的重点内容讲得很透彻,对于后续的心音、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的内容,理解起来会容易得多;并且对今后病理生理的心功能不全,内科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血液循环讲课中始终围绕心脏泵血这一主线,讲课效果非常好,生动有趣,90%以上的同学反映,经过课堂的学习,能理解这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内容,确实达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朴杰,赵光,王丽娟.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54-56.

[2]冯志伟.概念的逻辑关系和本体论关系[J].中国科技术语,2008,10,(2):121-126.

[3]陈波.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1235-1237.

推荐访问: 血液循环 为主线 心脏 讲好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