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2023年摩擦起电教案大班(九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3-14 18:25:03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摩擦起电教案大班(九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摩擦起电教案大班(九篇)【精选推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一

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对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重点: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难点:对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1、笔每人一支,碎纸屑,泡沫渣,毛线、羽毛等材料分组准备好。

师:小朋友们快坐好,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棒!双手是我们亲密的好朋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对小手好朋友来玩一个好玩的魔术。

师出示尺子,碎纸屑,让幼儿说它们的名称。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试试能不能把纸片吸起来,我请***小朋友。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用尺子把碎纸屑吸起来,幼儿分组活动,要注意及时提醒幼儿千万不要把碎纸屑掉在地上,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让幼儿动手操作。幼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吸起纸屑的。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呦!别灰心!你们知道吗?老师可是一个有名的魔术师,现在就让我这个大师来给你们变这个魔术吧!

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边做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

幼儿再次分组做实验,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情况。让实验成功的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并及时表扬。

再由失败的幼儿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点名其他幼儿帮助他完成实验并说一下为什么会失败。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这样才是聪明宝宝,并对上前来帮助完成实验的幼儿提出表扬,强调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大块厚卡纸,泡沫渣,细羽绒,毛线头,小石子)

幼儿分组活动,看看摩擦过的尺子除了吸起纸屑,是不是还可以吸起其它东西。

师: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填表格,看看老师发给小朋友的东西是不是都能被吸起来,能吸起来的打钩。

幼儿操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东西能不能被吸起来。

教师示范验证结果。

师:现在请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也可被吸起来。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我及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了解了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还注意了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了及时对幼儿活动结果做出评价,当然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感觉课堂设计有点过于嗦,课容量有点太满,没有注意到与其他学科适时的渗透,在以后我会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促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第一个环节中,请孩子们尝试了用塑料尺子在头发上进行摩擦,虽然之前进行了试验但是在示范过程中还是出现偏差试了好几次,在第一次尝试操作中几乎没有孩子成功,这是我预想到的,但是在第二次尝试中,有孩子提到了很多的建议,但是对于孩子的表现我还是忽视了,没有重视到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整个活动我与孩子间少了很多的沟通交流,所以整堂活动中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到了最后我还是没能把目标实现,“什么叫摩擦起电的概念”还是没有讲清楚,作为我来说,一堂科学活动我自己首先要逻辑清楚,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我似乎也荒乱了,导致了整个活动的失败。从这个活动中我明白了,一个活动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个活动前对于每个环节的反思与把握,科学课更需要胸有成竹,这次的失败对于我来说还是有收获的。相信在不断地尝试中能够把每个领域的课上好。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的办法可真多。

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你们信吗?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玩一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

我的办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朋友仔细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实验)你们刚刚实验成功了吗?谁来试试看?

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试一试。

刚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拿每样材料跟你的头发摩擦,看看那种物体能将纸屑吸起来,把你的验证结果告诉老师记录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儿操作,老师进行记录。

3、提问: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笔能与头发摩擦起电呢?它们有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为它们都是塑料做成的)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三

1、知识:通过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摩擦起电。

2、技能:通过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使用记录的方法。

3、情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探究探究,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来的小纸屑就越多。

经验准备:

1、能力:幼儿知道用完材料后要收好。

2、认知:幼儿已经认识尺子、吸管、小木棒、勺子。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一把尺子、一根吸管、一根小木棒、一个勺子、一盒纸屑、一个操作盘、三块画板、ppt。 2、学具准备:三盒不同材质的纸屑,四个空盒子、三十个操作盘、三十把尺子、便利贴。

3、场地准备:小一班活动室。

1、师:小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石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 小朋友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礼貌!

3、师:今天除了客人老师来到了我们班,还有一位客人也来了,小朋友们看一看他是谁。(出示装有纸屑的盘子。)

1、幼儿自由探索,把小纸屑放回盒子里。

(1)师:纸屑宝宝迷路了,想要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回到绿色的房子里,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热心!在帮助纸屑宝宝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注意, 不要把纸屑宝宝落在地上。现在请小朋友们到桌子旁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回到他绿色的家里。

(3)幼儿站在桌子旁自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

(4)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方法。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5)教师提问两到三个小朋友。

2、小尺子来帮忙。幼儿初步探索摩擦起电。

(1)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和你们都不一样的办法。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哦!

(2)教师手拿一把小尺子,在头上摩擦。一边摩擦一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说完把尺子放在纸屑上。

(3)师:小朋友们看,发生了什么!

(4)师:哦!原来纸屑被尺子吸起来了。尺子在头上摩擦一段时间后能吸起纸屑, 这个现象叫:摩擦起电。

(5)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桌子上用老师的办法帮助纸屑宝宝。

(6)幼儿站在桌子旁边进行操作,教师指导并观察幼儿的尺子在经过摩擦之后是否能吸起更多的纸屑宝宝。

3、幼儿再次探索摩擦起电。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用尺子把纸屑宝宝吸起来。现在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小朋友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3)师:为什么一个吸得多一个吸的少呢!

(4)师:哦!原来,吸得多的小朋友是把尺子放在头上用力的、快速的摩擦一段时间。你们想试一试吗?

(5)幼儿用尺子再次进行探索。

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都能用小尺子帮助纸屑宝宝搬家!小朋友们看:画板上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能把纸屑宝宝吸起来。请小猫队的小朋友上来领纸,你觉得那一种材料能吸起来纸屑宝宝,就把纸贴在上面。

师: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验一下,看看这三种材料,哪一个能吸起来纸屑宝宝。我们明天一起看一看你们的猜想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活动总结

这节课中我的教态良好,基本上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但是我的语气不够丰富夸张, 没有在尺子吸气小纸屑后表现十分激动。我的语句不够精炼,无效问题较多。在上课之前没有仔细的检查每一把尺子,导致试验的结果不理想,在这节课中,重难点不是很突出。下次要多改进。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四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因为d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五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文、交换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可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二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1、新课的引入

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现象要新奇有趣,器材简易,并且用本节课的知识可以解释,这样可以做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选择两片吹塑纸进行实验,一片吹塑纸固定,另一片吹塑纸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

例如塑料尺跟头发摩擦,塑料笔杆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由于静电实验容易受绝缘及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示范。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参考教材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的边学边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步:

(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这个实验教材上是用细线吊起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不便操作,也浪费时间,为了方便省时,可以用废旧墨水瓶内灌注水泥沙浆,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削端朝上),将软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很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套在铅笔的项端,在软木的另一端中间挖一条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免滚动。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支座由于摩擦小,稳定性好,效果良好,学生也容易操作。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可以预先设计表格。对表格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渗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规律。

(2)提出自然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的问题,讲解人类发现采用任何方式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存在。

(3)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自然界只有这样两种电荷。

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础。实验时可以分别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或支在支架上),选择各种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别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到总是跟其中一个相吸引而跟另一个相排斥,从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4、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用不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不张开。用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以及引入电量概念的实验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一是可使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验电器,二是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正负电荷的中和由教师演示,接着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取一个铝盒罐盖(其它金属盒盖均可),在火焰上平稳地给它加热,放一段蜡烛在铝盖的中心,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粘牢以做把手。取一略大于铝盖的塑料或碟(唱片盘),把这个盘或碟放在桌子上用一块毛皮或法兰绒快速地擦盘面十几下,然后,一手持铝盖把手,将铝盖平放在塑料盘面上,另一手指接触铝盖后马上离开,提起铝盖,铝盖就带电了。手持氖管接触铝盖,氖管就发光。如果手指靠近铝盖,会看到火花产生,还会有些击痛感。如此反复起电,可做数十次,再用毛皮擦盘面,又可做数十次,而且电量比一般摩擦起电要大。这种起电叫感应起电,这种装置叫起电盘。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六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

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

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

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

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

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

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1、时间没有掌控好。

2、由于是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自己多探索多思考。比如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老师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老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说,幼儿是主体。

自我反思 对于这堂课,除了我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控制以外,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堂课非常迎合幼儿的口味,在整堂课中,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并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让我更欣慰的是在这堂课结束后幼儿还念着上课教的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我觉得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我也非常可以接受夏老师给我的意见,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我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所以在下次的科学活动中,我要注意到这一点,让幼儿多说多动手。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七

摩擦起电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对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二、活动准备

1、塑料尺子每人一把,碎纸屑,大块的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材料分组准备好。

2、《幼儿习得手册》(玩一玩做一做)上学期ⅱ第28页。

三、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游戏。

师:小朋友们快坐好,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

师生齐:一个手指点点点,两个手指剪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弯,四个手指叉叉叉,五个手指开了花。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棒!双手是我们亲密的好朋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对小手好朋友来玩一个好玩的魔术。

2、幼儿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⑴分发尺子,每人一把,分发碎纸屑,每组一包。

师出示尺子,碎纸屑,让幼儿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用尺子把碎纸屑吸起来,幼儿分组活动,要注意及时提醒幼儿千万不要把碎纸屑掉在地上,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让幼儿动手操作。幼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吸起纸屑的。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了小脑筋,可是纸屑没有吸起来呦!别灰心!你们知道吗?老师可是一个有名的魔术师,现在就让我这个大师来给你们变这个魔术吧!

教师动手实验,让幼儿认真观察。教师边做边说,尺子头发擦呀擦,纸屑纸屑起来吧!吸起来了吗?

幼儿再次分组做实验,教师巡回了解幼儿实验情况。让实验成功的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实验过程,并及时表扬。

再由失败的幼儿也到前面来演示,教师点名其他幼儿帮助他完成实验并说一下为什么会失败。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这样才是聪明宝宝,并对上前来帮助完成实验的"幼儿提出表扬,强调要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⑵第二次分发活动材料(大块厚卡纸,泡沫渣,细羽绒,毛线头,小石子)。幼儿分组活动,看看摩擦过的尺子除了吸起纸屑,是不是还可以吸起其它东西,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摩擦后的尺子都可以吸起什么东西?又有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和幼儿共同小结,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毛线头,泡沫渣、细羽毛等东西,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⑶组织比赛看看哪个小朋友可以用尺子吸起更多的东西。

找几名幼儿上前,通过摩擦起电的方法吸起纸屑,最后教师评判结果,提问获胜的幼儿是怎样做的,从而引导幼儿得出摩擦速度快一点,时间长一点,吸起的东西也会多一点。对获胜的幼儿予以奖励,勉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⑷分组投放气球、梳子、彩笔管、铅笔等活动材料,通过幼儿活动引发新问题:除了尺子还有哪些物品摩擦后也会吸起东西?

幼儿动手操作最后和教师共同得出除了尺子,还有其他物品摩擦后也会吸起东西。

3、活动延伸

提出要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摩擦起电的现象,要求幼儿要仔细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活动评价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我及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了解了什么是摩擦起电的现象,还注意了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了及时对幼儿活动结果做出评价,当然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感觉课堂设计有点过于啰嗦,课容量有点太满,没有注意到与其他学科适时的渗透,在以后我会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促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八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篇九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推荐访问: 电教 大班 摩擦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九篇) 摩擦起电教案大班(九篇) 摩擦起电幼儿园教案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