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2023年度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通用文档】

时间:2022-10-24 19:25:02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通用文档】

 

 马说 【教材分析】

 《马说》是唐代韩愈的颇为著名的散文。该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巧比善喻,奇偶交错,一气呵成,文气浩然。托物寓意,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但思想深刻。文笔简洁洗炼,恣意纵横,老辣而不乏诗情,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之叹,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的特征。

 2、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熟读背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培育学生的文言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食马者的形象,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社会的优越条件,给人才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充分的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2、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感知食马者的形象,并理解其含义。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朗读教学法和讨论点拨教学法。本文托物寓意,含蓄深刻,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不难理解。重视朗读,注意语气语调,以声传情,以音达意,在有感情的读诵中体悟其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教师注重适当点拨品评,能够较好的突破重点。

 难点:

 透过文章精炼简洁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

 突破方法:延伸拓展对比阅读和辩论赛以及魅力“也”字的赏析,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制度,用现代理念重新审视该文的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树立成才的意识。

 【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注意语气语调,以声传情,以音达意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欣赏本文的语言精炼简洁含蓄深刻的美。

 3、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和通过辩论赛中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一)

 初一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布封的《马》,文中说:“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关于马的故事和传说,现在我们大家欣赏《伯乐相马》的 flash 动画故事。

 伯乐是否常有呢?所有的千里马都能被发现吗?如果不被发现又会是怎样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马说》,看看他是如何说的? 设计(二)

 由韩愈的起名的故事导入。

 有一个少年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字书,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少年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样的学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着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的字,且含义更要讲究点才好。”少年听后,立即说

 道:“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少年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作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哟!”(注:韩愈起名的故事选自网络,有改动)

 这个从小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少年就是后来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今天我们就学习韩愈的散文名篇《马说》。

 第一课时 一、韩愈简洁及题解 1、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2、说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和看法的。马说即说马、论马、谈马的意思。如我们学过的《爱莲说》。

 二、精读细思,整体感知 1 1 、初读原文,扫清障碍。

 初读原文,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字,提出质疑,交流解决。

 ①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②自主质疑,弄懂文意。

 学生结合注释,弄懂文意,不懂的地方,相互质疑,合作交流。

 明确: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祗:只是 辱,受屈辱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a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马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2 2 、熟读成诵,精读细思。

 ①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集体朗读,小组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读出神采,精熟成诵。

 最后可以尝试小组分工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朗读。注意指导读出“而、故、且、其、也、安、邪”等词语所传递的语气来,逐渐达到以声传情,以音达意。必要时,教师可以指导师范。

  三、理清结构,初入文意。

 1、理清结构。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结构。

 小组进行讨论质疑交流合作。

 教师可提示问题:

 伯乐和千里马是什么关系?作者在第一段强调什么? 千里马才美不外现的原因是什么? 真的是“天下无马”吗?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结构:

 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3段: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

 2 2 、食马者的形象的塑造。

 在全文找出食马者的种种表现,以及带给千里马的命运。

 教师可提示: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通过对食马者的动作、语言的刻画,形象淋漓尽致的刻画了食马者对千里马的摧残,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尤其尾段充分利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的刻画出面对千里马而慨叹“天下无马”的食马者形象,形象的刻画出食马者的丑态,真可谓入木三分。

 四、本节作业 1、背诵全文。

 2、思考本文的“也”字背后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

  开门见山,检查导入

  1 1 、检查背诵。

  2 2 、魅力“也”字,悟情悟理。

 明确问题,思考下列句子中“也”字语气及背后隐藏的作者情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这些“也”字,或肯定或反问或感叹或欲言又止。

 多媒体出示: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江枫)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以上三个“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全篇脉络的标志,是应当反复推敲的。剩下的两个“也”字

 都在行文中间:一个在句末,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另一个在句中,即“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则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我们要体会“也”字(包括其他虚词)的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朗读课文。要努力读出语气,读到烂熟于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话都出于自己的口,再来体会就不难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1984 年第 11 期 二、明确寓意,思考写法 本文是不是仅仅写马,有没有深层的含义。

 教师可以提示问题:

 ①千里马、食马者、伯乐各比喻什么? ②这种不直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而是将其融注于某种具体的事物,再借助事物的来比喻襟怀、心志、人格、理想、思想的一种艺术手法叫什么?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③本文作者借助千里马的遭遇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主讨论。

 ① “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贤士,“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摧残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②托物寓意。托物寓意,是散文和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达到凝练含蓄、情感蕴藉的文学效果。

 ③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摧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 16——19 题。(03 厦门市中考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

 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马者至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人。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①执策而临之(

  )②才美不外见(

 )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2.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 分)

 ⑴...

推荐访问: 标签 下册 八年级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