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精选文档)

时间:2022-10-23 10:35:03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精选文档)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是长征这篇伟大史诗中的一个壮丽篇章,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困牛山的红军烈士是自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千千万万人民英雄的一部分。人民英雄创造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的历史,也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浴火重生的新的文化。

 一、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坚持人民至上 宁死不伤百姓,这是困牛山红军壮举中最动人之处。困牛山红军跳崖幸存者之一、红六军团 18 师 52团司号员陈世荣,生前经常哼唱一首中央苏区民歌--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这首歌反映的,正是我们这支队伍与国民党军队的不同之处。一切为了人民,是人民军队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紧固根基。一切牺牲,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让人民能过上好日子。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这支队伍、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同人民风雨同舟、

 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在新时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必须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正如党章中所言,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牢记,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像困牛山的红军战士们一样,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我们始终要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二、加强红色资源发掘、梳理和研究,坚持保护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革命文物、红色资源凝聚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让革命文物得到更好保护,让红色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掘、梳理和研究,从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强大动力。

 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坚持教育为重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强化教育功能最重要。结合困牛山红军事迹:一是要打造精品展陈。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二是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思想教育、文旅融合相结合,在给老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改善的同时,提高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人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要加强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在守正创新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塑造好“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艰,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军形象,并进一步彰显时代特色。

 四、发挥人民政协文史工作的作用,坚持育人为要 困牛山红军将士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困牛山红军事迹而言,人民政协的文史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可以就这项工作开展专门的史料征集和研究,发挥好记录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第一手资料的优势,体现出“三亲”特色。在工作机制

 上,可以加强纵向联动,深化各级政协组织在文史工作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也可以加强横向协作,密切与高校、社科院所、党史、档案、文博、地方志和其他历史研究机构的联系,努力把体现红军壮举、符合历史真相的史料反映出来。坚持育人为要,让史料说话,帮助人们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 这次“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是对困牛山红军壮举一次高规格的历史研究和一次最多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铭记历史一个最庄严的仪式。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自 1934 年 8 月上旬江西突围开始,红六军团就承担着为中央红军侦察、开路的任务,踏上了西征作战的漫漫征途,到 1934 年 10 月 24 日木黄会师为止,约 80 天(其中在贵州 36 天)的征程中,连续行军作战,跨越 5000 多里(其中在贵州 1600 余里),战胜了湘赣桂黔四省等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付出重大代价,为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了先期探路、策应转移、实现红军力量集聚和宣传扩大红军影响力的作用,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部署的战略任务。

 首先,从背景上看,红六军团西征是党中央重要的战略决策。

 1933 年下半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尤其是 1934 年 4 月的广昌战役,红军遭受重大伤亡。为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1934 年 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派出红七军团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派出红六军团西进,并指示红二十五军撤出鄂豫皖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这三支先遣队成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事实上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这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退出中央苏区,开辟新根据地的重大的军事部署,具体行动都受命于中共中央直接指挥,从属于中央红军总的战略。

 其次,从过程看,贵州是红六军团西征的重要转战地。1934年 7 月 23 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令“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8 月 7 日,红六军团 9700 余人由江西遂川出发,开始了西征。由于敌情和形势的变化,红六军团改变了最初向湖南中部挺进的行军计划,经广西、湖南,于 9 月 20 日进入贵州黎平县境,26 日在剑河、大广一带与桂军遭遇,发生激战,受到较大损失。经艰苦辗转,10 月初到达余庆、瓮安之间的猴场。10 月 7 日,在石阡县甘溪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后,遭受重大损失。鉴于当时形势,军团领导决定退出战斗转移,命令红 18师师长龙云和第 52 团团长田海清率领 800 余人实施断后。16日,为掩护红军主力安全转

 移,红 18 师师长龙云率领的红 52 团 400 余人,被数倍于红军的湘桂黔军围困在三面临河一面绝壁的困牛山上。为了不误伤夹杂在敌军中的百姓,宁死不做俘虏,被围困的红军指战员砸毁了枪支,集体纵身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赞歌。红 52 团在困牛山的激战,掩护了军团主力胜利突围,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10月 24日,突围后的红六军团主力到达印江木黄,与红三军主力胜利会师,实现了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重大会师。会师后,根据中革军委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统一行动,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和进一步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从意义上看,红六军团西征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军事上,红六军团西征起了牵制敌人、迫使国民党军队调整部署的作用。一方面,红六军团西征渡过湘江后,吸引蒋介石派重兵进行堵截,客观上减轻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另一方面,木黄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直接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此外,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起到先锋和探路作用,对这段历史,时任红六军团参谋长的李达,后来的一段回忆中清晰的描述到:“我们每经过一地,此地过些日子必遭国民党飞机轰炸,非常准确。我很奇怪,为什么不炸我们,偏偏要炸我们路过的地方呢?有一天,我很偶然看到一份湖南报纸,才解开了这个谜。那张报纸的头版上用特大号字印着一个醒目的标题:‘前面乌龟爬开路,后头乌龟跟着来”,再

 看内容,这才知道,总部的机关正是按照六军团的行动路线走的,敌人又破译了我们的电报,侦察到了总部的行动规律,所以就定期地沿着我们的宿营地点进行轰炸……我们也才知道,六军团在受命寻找红二军团并与之会师的同时,实际上还担任了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向西的先遣队。”由李达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红六军团西征的军事意义显而易晓。同时,于今天来讲,红六军团西征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困牛山战斗中体现的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它是同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奋进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讲好红六军团西征在贵州的故事,讲好困牛山战斗的故事,把红六军团西征期间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赓续继承好,传播宣传好。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学习研讨会交流材料 我是困牛山跳崖幸存红军陈世荣的孙女陈向梅。在今天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专题研讨会上,很荣幸向大家讲述我爷爷和他战友们的故事。

 爷爷原名不叫陈世荣,叫何步荣,是红六军团 18 师 52团的一名号兵。爷爷离开我们虽然已经 21 年了,但他和他战友们的英雄故事,却时时在我脑海回荡。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并没有因为

 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反而因为岁月的逝去变得更加伟岸、清晰。

 困牛山是爷爷和战友们战斗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爷爷经常独自坐在房前,回忆那一段壮烈的往事。

 爷爷对我说:“当时战斗非常激烈,困牛山几面山坡都是敌人,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枪炮声,到处都是喊杀声,有的战友只剩一只手还在打枪,有的腿断了、有的头破了,我的眼前全是鲜血,我拼命地吹着号,军号就是我的武器,只要听到军号声,战友们就会冲锋、奋勇杀敌 .. 敌人实在是太多了,不断有战友倒下, 但我们没有丝毫畏惧,没有丝毫退缩。团长倒下了,营长就顶上去,营长倒下了,连长就顶上去,带着我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久攻不下,就押着抓来的老百姓走在前面挡子弹,我们怕伤到老百姓,只能一步一步往后退,最后我们被逼到了悬崖边,我们把枪砸了,死也不当俘虏、死也不伤老百姓,跳下了悬崖。” 爷爷告诉我,他和战友们跳下悬崖后,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地醒过来,用手一摸,身边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四周静悄悄的,也看不到敌人在哪里。爷爷悄悄顺着河沟向上爬,遇到两名战友,一个姓江,一个姓刘。他们不敢多停留,因为随时有可能遇到敌人。为了缩小目标,躲避敌人追捕,他们约定分头出去找队伍与大部队汇合。走到水井坳时,爷爷被一伙土匪抓

 住,衣服被扒光了,就在土匪举刀要杀他时,当地一个族长黄承会看爷爷太小,就说,“这么小的娃娃,杀了不过是一滩血”,把他的命保了下来。后来追到马槽溪时,爷爷的伤口化脓更加严重,走不动了,幸好被曾爷爷陈国善救下,给他治伤。等爷爷的伤好后,打听到队伍已经走远。由于消息闭塞,爷爷再也没能追上队伍回到部队。曾爷爷收留了他,从此隐姓埋名,跟着曾爷爷的姓改叫陈世荣。后来得知,那两名战友被土匪和敌人残忍杀害了,那时他们都才十几岁。

 每当说到这里,爷爷的声音就变得哽咽,就会陷入深深的哀思,凝望着那座山,想起那些场景,泪水止不住顺着脸颊滑下,浸湿他那花白的胡子。

 1957 年,爷爷入了党,1961 年又当上了大队支书。他如同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再也干不动了才离开。任村支书的二十年,他始终用红军的“三大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早出晚归、默默奉献,带着全村党员群众修建水渠,让困牛山的群众不光有水喝,还能灌溉农田,让大家都有饭吃。后来,他又带着大家修路搭桥,困牛山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逢年过节,爷爷都会去困牛山祭拜他的战友。2000 年,爷爷身体越来越差,到重阳节时,走路都非常困难了,但他还是一定要再去看看战友们。我们拗不过他,父亲和我只能搀扶着爷爷,一步一步走去困牛山。走几分钟爷爷就会呼吸困难,不得不停下

 来休息,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来到一座坟前,爷爷小心翼翼地把周围的草一棵一棵扯干净,点燃香纸后,我们看见,眼泪已经朦胧了爷爷的双眼。过了许久,爷爷把我喊到坟前磕头,对我说:“这是我的战友,也是你的爷爷,他们同我从湖南一起参加红军,在这里牺牲了,没有后代。你不光是我的孙女,也是他们的孙女。你能读书、上大学、有工作,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不在了,你要继续来给他们上香烧纸,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要忘记。” 2001 年,爷爷怀着对战友们的深深思念,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怀着对国家的美好期盼,永远离开了我们。爷爷虽然走了,但精神留给了我们。我想对爷爷说,对爷爷的战友说,青山不老、号声犹在,山河永存、国泰民安,这盛世正如您所愿。硝烟过后的困牛山,悲壮英雄的困牛山,已是青柏苍翠、党旗高扬。困牛...

推荐访问: 标签 壮举 红军 困牛山红军跳崖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