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教你看懂体检报告

时间:2022-05-17 13:05:03  浏览次数:

体检完成后,我们会收到体检部门的体检报告单。可面对体检报告,许多人都会觉得云里雾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癌胚抗原……这些项目虽年年检查,但真正能看懂结果的没几个。有的干脆不看,直接塞进抽屉里,有的一看有不正常的项,就担忧不已。如何看懂体检报告,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呢?下面就教大家怎样看懂这些体检表中经常看到的数值。

血常规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对健康的体检者,主要关注四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要检查其他多项,主要是方便血液科医师综合诊断查考,单个指数或某几项指数不达标,不能说明问题。

血红蛋白(HGB):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9/L至10×109/L

血小板(PLT):正常值为100×109/L至300×109/L

红细胞(RBC):正常值3.5×1012/L至5.5×1012/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00~ 360g/L

白细胞如增高,表示机体某些部位有炎症的可能,感冒、拉肚子都可能影响这项指数,降低表示免疫功能差,也就是抵抗力较差。

红细胞、血红蛋白如降低有贫血的可能。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小于30g/L),血小板如降低要考慮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尿常规

尿常规中,主要要看三个指标,尿蛋白、尿糖和尿隐血。

尿蛋白是衡量肾功能的关键指标,只要后面有“+”,都应去专科复查。在空腹情况下,尿糖超过7.1时,就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尿隐血要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阳性(三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高倍(正常为阴性:neg)、PKO“+”(正常值为阴性:neg),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阴性: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至+++”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因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尿蛋白(PRO):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正常为阴性

红细胞(RBC):正常为阴性

白细胞(LEU):正常为阴性

酮体(KET):正常为阴性

尿胆原(UBG)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为阴性

尿潜血(ERY):正常为阴性

尿比重(SG):正常1.01~1.03

生化体检

生化体检主要是用来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的情况。肝功能是针对肝功能项目的检查、有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等指标。

血糖和血脂

血糖:空腹血糖<5.5mmol/L为正常。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一旦达到或超过7mmol/L,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人过了45岁之后,每三年应查一次血糖。体重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检查。另外,减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血脂:即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血脂的检查有四项: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是测量血液中所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大。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在5.2以下,超过6.2,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

HDL(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胆固醇”、顾名思义,这个数值应该越高越好。HDL有助去除血管中的LDL(坏胆固醇)。为了提高HDL,应该戒烟,常锻炼,以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等)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天饮酒不要超过一杯。

坏胆固醇(LDL)<2.6mmol/L为正常、这个值低一些更好。

甘油三酯是在血液中检测出的脂质,被认为是血脂肪,它是高血脂的“预警信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特别是女性)。其水平在1.7mmol/L~2.2mmol/L为临界性升高,超过2.3mmol/L则危险更大。因此,最好每年查一次甘油三酯,这通常为胆固醇检查的一部分,为了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应减肥、戒烟、每天饮酒一杯以下,并经常锻炼。如果是单纯高甘油三酯,则应限制食物总量,尤其避免摄入碳水化合物。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有六项,正常参考值为:

谷丙转氨酶(ALT):0~40U/L

谷草转氨酶(AST):4~40U/L

碱性磷酸酶(ALP):40~150U/L

γ—谷氨酰转肽酶(GGT):0~40U/L

总胆红素(TBIL):3.4~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0~8μmoL/L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反映肝功能异常(损害),γ—谷氨酰转肽酶大于50,可能是脂肪肝,大于100则可能是脂肪性肝炎。TBIL(总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由胆道梗阻所致。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或胰头肿瘤压迫侵犯胆总管所致。

乙肝两对半检验

主要是检查是否有肝炎。正常参考值为: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阴性或阳性

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乙肝e抗体(HBeAb):阴性

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阴性

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应称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由于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通常不检测,因此只检测二种抗原及三种抗体,二种抗原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e抗体(HBeAb)。查到HBsAg、HBeAg及HBeAb同时阳性即“大三阳”,而HBsAg、HBcAb及HBeAb阳性即“小三阳”。

表面抗体即HBsAb,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当发现仅HBsAb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HBsAb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次发现仅表面抗体阳性,而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最后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肿瘤标记物检查

目前有很多常规体检中了包含了肿瘤标记物检查。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细胞本身分泌或由肿瘤累及、转移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物质,其性质与正常组织和细胞所表达的物质和抗原有区别。多数肿瘤标志物特异性、敏感性都不很高,但它能给发现早期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重要线索,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体检中常会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等指标。但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仍然较差,每种肿瘤标记物都有一定的假阳性。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在良性疾病时,如各种炎症性疾病会使多种肿瘤标记物表达增加;有一些生理变化,如妊娠时AFP、CA12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会升高;风湿病时CA19-9溶度可增高。

实际上某一肿瘤的诊断是根据病人的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影像检查后由医生综合分析后才能被确定,肿瘤的最高诊断依据是病理学诊断,体检只是参考。

在报告单中,一般不会看到医生明确的结论、他会提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复查,进一步检查、建议动态观察等。如果发现这些专业术语、就证明你此次体检存在一些尚不确定的问题,也就是健康隐患。你可以遵照医嘱或复查,或自我观察,具体可以仔細咨询体检医生。

推荐访问: 教你 体检 看懂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