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我鉴定 >

从“自我”的唤醒到“群体精神”的唤醒

时间:2022-05-03 17:45:02  浏览次数:

阅读无锡市东土夅实验学校朱龙祥校长的管理经验叙事,一种人性的感动油然而生。在这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摈弃了以往太多“他治”色彩之后体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治”色彩。这种“自治”色彩缘于对作为学校重要主体的教师、学生“自我”的唤醒,并集中突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突显在朱校长所概括的管理思想的三个层面上:一是通过多元评价,达成自我解放意识的唤醒;二是通过自我设计,达成自我发展意识的唤醒;三是通过创设平台,达成自我实现意识的唤醒。另一方面,突显在朱校长所呈现的三个管理案例上。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一改以往躲避教研员听课现象,主动要求教研员随堂听课,获取的是一种对听课从胆怯到勇敢的自我能量发现的体验;第二个案例中,学生一改以往“老师让我们……妈妈让我……”的被动,主动要求参与探究性活动,获取的是一种对课题研究从不会到尝试的自我能量涌动的体验;第三个案例中,轮岗教师一改以往对学校诸多规定的“刻板印象”,从上班时间、活动时间和做事三种自由,获取的是一种对学校管理内在精髓逐渐领悟的体验。正是这些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的探索,使东土夅实验学校的管理形成不同于其他学校管理的自身特质。

当然,如果要对这种具有自身特质的管理思想作进一步深究,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发问:作为学校“领头羊”的校长,还有没有一个从“自我”的唤醒到“群体精神”的唤醒之管理思想提升问题?如果说“唤醒‘自我’,就是要让师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情绪、需求与个性以及影响这些特质的背后因素,养成爱护自我、自省、自律的习惯,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并乐观进取,努力表现个人特质”,那么唤醒“群体精神”,就不仅是关注某一个个体或某一类个体,而且会自觉意识到学校中此一类个体与彼一类个体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并依据这些差异进行不同的唤醒;不仅是落脚于其他教师、其他学生能做的事情自己也期待去做,而且会自觉将不同教师、不同学生自我意识、内在驱力、发展潜能等的不同个人特质进行不同类别的整合,进而达成群体效应,使群体的组织、有序、互助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个体之和;不仅是学校中不同教师群体之间、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各自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而且会自觉地以多元评价、整体设计与平台搭建,使不同群体之间实现差异中的涵包,共识中的潜能激活。如此,或许我们给予某位教师一个“优”,就不只是他主动要求研究人员听课的热情,而是对被动听课的主动挑战、对自我发展设计的肇始、对同类教师可能产生的影响力等多种因素;或许学生对探索性活动的争取,就不只是活动方案本身的参与,而是在对自身兴趣、能力、可能性等充分估计后的量力而行的争取行为;或许外来教师对实验学校的自由的羡慕,就不只是一种对自然或物化时间的自由支配,而是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精神时空的驾驭自如。这些与群体精神密切相关的唤醒,可能会使校长的管理眼光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变化与追究中,“自我”的唤醒与“群体精神”的唤醒才有可能凝练为学校的群体精神,也才有可能形成学校的整体“教育幸福场”。

在21世纪的教育管理学出现“从单一简化走向多元综合”、“从以‘管’为中心走向以‘理’为中心”、“从描述解释走向批判反思”、“从效率理性走向价值伦理”(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的宏大时代背景下,我们审视与检讨现今的学校管理并进而审视与检讨东土夅实验学校的管理思想,会有更多值得借鉴与吸取的地方,也会有更多值得批判与反思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上述反思只是此一尝试而已。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推荐访问: 唤醒 群体 自我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