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市场群落的竞争力评价

时间:2022-05-14 14:45:03  浏览次数:

摘 要:系统阐述了市场群落的主要竞争优势,如市场要素的密集性优势、交易活动的重复性优势、难以模仿性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网络化扩张优势、品牌及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五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部分纺织服装鞋帽市场群落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排序。

关键词:市场群落;竞争优势;竞争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3060(2007)04—0097—09

一、市场群落的竞争优势

1.市场要素的密集性优势

(1)商人和商位的密集性。由于市场群落是众多专业批发市场在较小空间范围内的聚合体,因而商人和商位的大规模集聚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商人的集聚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竞争氛围和商人的竞争意识,有助于相互学习,促进其改善服务态度,钻研经营规律,重视提高商品的档次和质量。另一方面,销售同类商品的商贸型企业聚合在一起,有助于增强市场的人气,有助于顾客货比三家,降低顾客的搜寻成本,吸引潜在购买者。如2004年义乌市场群落拥有总经营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聚集了16万名经营人员及4.1万个经营商位,市场内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日均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货物日吞吐量近万吨。

(2)市场信息的密集性。一方面,群落型市场上信息的交汇,有助于实现信息化与货币化的有效结合。信息是市场的灵魂,商人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成本、价格、技术、质量、款式、品种等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经营决策,调节商品的供给量和流向,平衡市场供求关系,赚取商业利润。与单个市场相比,群落型市场由于商贩数量多、来源广、交易频率高、信息传输便捷,因而拥有的市场信息资源更丰富,交汇和传输的速度更快,辐射面更广。在一个资本等要素逐步被信息化和信息逐步被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构架中,谁最先掌握信息,谁赢得资本的能力就更强。尤其是当人类社会由服务经济主导型社会迈入信息经济主导型社会以后,信息创造的价值将进一步彰显。

另一方面,群落型市场上本地商人与外地商人的交融及本地商品与外地商品的交汇,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群落自创建以来,就一直注重引进外地经营户及外地名优企业进驻市场。据分析,外地经营户约占市场总经营户数的30%,他们主要经营新特产品或质优价廉产品;在义乌设立销售窗口的外地名优企业达4000多家,并成立了名优企业联络会。在绍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落中,外地从业人员约占市场从业人员总数的55%;外地原料约占30%~40%。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没有本地经营者,市场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市场没有外地经营者,市场的发展是缺乏活力的。正是得益于本地商人与外地商人、本地商品与外地商品、本地资本与外地资本的相互交汇与融合,才使市场容量不断扩张,市场活力日趋增强。

2.交易活动的重复性优势

以往的市场研究很少关注“重复性交易”对商贸企业及市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市场研究的一大缺憾。实践经验表明,重复性交易具有多重效应。

(1)重复性交易有助于提高商人及商贸企业的竞争能力。一个商人整天、整年甚至整个一生专注地干一件事情,其劳动熟练程度必定会大大提高。每日运营的大型市场群落,数量众多的每日客商流量,规模庞大的每日货物吞吐量,有助于提高经营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增强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商贸企业的竞争能力。一般地,日用消费品由于其重复购买量大,因而其市场集群的可能性就大。如绍兴中国轻纺城,有东、西、北三大交易区,1.6万间营业房,上市布匹3万余个品种,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日均成交额达8000万元以上。

(2)重复性交易有助于降低商贸企业的交易成本及组织结构变化的风险。一般来说,市场交易活动越频繁,成交率越高,则交易成本就越节省。此外,商贸企业通过重复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增强其营销、贸易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风险性。

(3)重复性交易有助于降低新经营户或商贸企业进入的风险。由于市场群落中商贸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生长的环境要素较为齐全,金融、信息通讯、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治安、律师、投诉等各项配套服务比较完善,新进入企业或经营户可以从已经建立的各种市场联系中获益,从而降低其进入的风险。

(4)重复性交易有助于增强商贸企业间的信任度。信任对于商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因为相互信任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这种相互信任可以通过长期的重复交易逐渐建立起来,而共同的准则更有利于降低建立信任的成本。

3.群落型市场模式的难以模仿性优势

尽管单个产品、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等可以被“复制”或“克隆”到其他区域,但工贸一体化的群落型市场发展模式则往往是很难模仿的。产业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容易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即产业链的长度越长,一种产品的设计、加工、组装的环节越多,形成集群的力量就越大,优势越持久,其他地区或企业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它们的成功要素。一般来说,群落型市场往往已形成了工贸一体化的产销基地,有时甚至形成了以一条产业链为主导、多条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群链型经济。此外,产业链的高度集中还成为获取低成本优势的重要来源。大量案例研究也表明:一个工贸一体化的集群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现实的竞争优势。由此可知,难以模仿性既是群落型市场的重要特性,又是其突出的竞争优势。

4.外部交易内部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在单个市场中,由于经济活动各环节的分割和市场利益主体的分散,导致企业之间、经营者之间或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工贸一体化市场群落的崛起,有助于获取空间组织上的集聚经济效益,有助于把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如市场信息搜索、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加工、市场营销及其辅助性服务等各个环节纳入产业一体化过程之中,扩大市场业务范围,实现市场交易内部化,减少了市场信息搜寻和传递成本、谈判、签约和履行成本、市场纠纷协调和处理成本等交易成本及机会主义行为等市场风险,进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相结合,促进了商贸企业寻求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环境条件下企业扩张的盈利模式,增强以核心业务为基础的扩张能力,获取高成功率和高盈利率。

5.市场群落的网络化扩张优势

在我国,众多的大型市场群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市场网络,即本地市场网络、区域性市场网络和全国性市场网络,少数市场群落甚至围绕核心业务向国外扩张,初步构筑了国际市场网络。而发达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联托运市场、物流中心、海关等则为市场网络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地市场网络主要通过“家族关系网络”和“朋友关系网络”而形成。在我国,专业市场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市场群落主要有两种发育模式。一种是以家庭工业为依托,当专业化制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形成的工贸一体化的产销基地和专业市场或市场群落;另一种是依托历史基础或便利的交通区位

条件而形成的集散型专业市场或市场群落,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又开始在当地出现专业化加工制造基地,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互动格局。无论哪种模式,家族经商的传统特色依然明显。正是亲缘、血缘和地缘的关系网络,构成了初始从商者的资本网络、销售网络、信息网络。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的农村地区,从商者很难通过外部其他途径获取社会资本,经商资金的初始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积累和家族成员的借款。另一方面,若一人经商成功,便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引领其他家族成员从商。初次从商者往往从成功者那里学习经商经验,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增加成功的机遇,降低生存和发展的风险。从而在专业市场上形成了典型的“家族式批发商位的聚合”特性。由于经营者内部利益的一致性,易于在单个市场上形成统一的定价策略;由于家族成员之间较高的信任度,有助于降低市场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增强专业市场及市场群落的协作型竞争能力。此外,在群落型市场中,经营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还包括建立在互惠互助基础上的“朋友关系网络”。它与家族关系网络一道,既成为市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又成为排挤网络组织以外的单个商人,建立市场垄断优势,拓展市场空间的重要途径。

区域性或全国性市场网络主要是由本地商人和企业家向外流动、迁移和集聚而逐步形成的。他们通过在外地投资、合作、合资、承包、或以配送中心等形式举办分市场,形成母子市场网络;或由大型企业集团在外地建立营销网络。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在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川、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山东、湖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自治区)建有40多个分市场和配送中心,不仅提高了义乌市场的知名度,促进了运输业繁荣,扩大了义乌商品流通渠道,巩固了义乌全国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而且加强了义乌与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激活了当地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增加了就业岗位,引进了资金、新的观念、新的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当地商贸流通体制的变革。

国际市场网络主要是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由大型市场或大型企业集团到国外举办分市场或营销网络,推销或经营市场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或引进国外客商,来我国设立商务机构或采购点,采购本地市场商品,再运回各自国家销售。如义乌市场群落已在南非、乌克兰、尼日利亚、泰国、阿联酋等国建立了分市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在义乌设立了478家商务机构,常驻义乌的外商达6000余人;义乌小商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出口商品标准集装箱1000个,年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义乌正在向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的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目标迈进。

6.品牌及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

世界经济正在向着全球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加速前进,以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特征的传统资源经济将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转变,市场竞争已由产量规模方面的竞争转到了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知识产权成为首要的竞争利器,谁拥有的知识产权越多,谁占领的市场就越大,谁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谁就越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产销一体化的市场群落的发展,仅凭传统的机制优势和以仿制技术路线为核心形成的竞争能力有可能趋于衰弱,尽快培育经营者的知识能力和市场品牌,将成为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保障市场群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义乌市在“兴商建市”和“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义乌市工商局为了推动市场群落向工贸联动方向发展,支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首先向市政府提出了在企业发展奖励项下增设“创牌奖”的建议,在该建议被采纳实施后,又重视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并通过制定创牌规划,建立各工商所与重点企业创牌工作联系责任制,扶持和帮助企业创品牌,做好工商法规咨询服务,指导企业正确使用注册商标、参与策划广告计划、督促合同依法履行等工作,增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择优扶持,分批创建”为原则,大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金华市知名商标。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义乌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3655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13件,金华市知名商标20件。这些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的崛起,极大地提升了义乌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推动了义乌市工贸联动发展,促进了市场群落的繁兴。

二、市场群落的竞争力评价

1.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商品市场竞争力领域的研究却甚少。

黄繁华、张蕴如对南京市流通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王小平在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零售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石忆邵、朱卫锋选取23个具体指标,从规模指数、增长指数、市场潜力、业态及结构指数、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共七个方面构建了商贸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商贸流通业竞争力进行了具体评价。陈泽星等从出口优势指数、出口稳定指数、出口规模指数和出口潜力指数四个方面,对我国“九五”期间各地区的贸易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评价。总的来看,上述各项研究主要还是从产业层面展开的。

另一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国商品市场竞争力报告NO.1》。该报告从商品市场的角度,将其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商品市场可持续经营、竞争者无法模仿的能力”,并通过构建市场吸引力、市场管理力、市场影响力三个层面的竞争力模型,评定出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竞争力排名前50强的市场名单,继而对各入选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商品市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地方经济之间的竞争”的基本结论。

当然,该项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市场吸引力、市场影响力、市场辐射力、市场聚合力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尚需进一步明晰。市场聚合力是否应属于市场吸引力的一部分?市场影响力是否包含市场聚合力和市场辐射力?②部分竞争力评价指标(如市场管理力)虽有定性界定,但仍难以量化。③所选评价指标偏多,以至于有些能力要素仍是竞争者可以模仿的。如市场准入状况、政府支持力度、市场管理费用及比例、市场的硬件设施等。④采用同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类型的商品交易市场,如农副产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原料市场等,其科学性需要进一步甄别。如就上市品种而言,中国工业品综合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上市品种多达32万种,而中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国毫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的上市品种仅2600种。

2.商品市场群落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商品市场种类繁多,为了使其评价结果具有相对可比性,故只能选择同类市场进行评价分析,兹以我国部分纺织服装鞋帽市场群落为例。

通过选取反映市场吸引力、市场辐射力、市场生命力、市场创新力、市场依托力五个方面共11个具体指标,构成商品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选择的主要依据

1)市场吸引力是权衡市场对客商和消费者的吸引和聚合能力大小的指标。商位数量和日均客流量反映了市场的人气状况,年成交额体现了市场规模经营的状况。

2)市场辐射力主要反映市场在国内外的地位与影响效应。市场主打商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是商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场主打商品外销率是衡量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也间接体现了该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市场生命力主要反映市场的活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外地商户占总商户的比重代表了市场活力的大小。“市场无外地商户不活、无本地商户不稳”已成为许多大型骨干市场成功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市场美誉度按获“全国文明市场”、省级文明市场(星级市场)等情况综合确定,并参考了《中国商品市场竞争力报告NO.1》中的部分调研结果。

4)市场创新力包括上市商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方式和业态创新等方面。一个市场要拥有竞争优势,先要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因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是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是商贸企业竞争力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实施“品牌立市”战略对扩大市场占有率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市场品牌商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地企业的自创品牌状况,二是外地品牌商品的引入状况。以这两类上市商品占总上市商品的份额来计量。经营户的创新能力指数主要参考了《中国商品市场竞争力报告NO.1》中的部分调研结果及作者对部分市场的实地调研访谈。

5)市场依托力主要反映当地产业对市场的支撑能力。实践表明:只有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而发展培育起来的专业市场才最具生命力。而且,当地产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又决定着市场的规模和容量。由于本地配套加工企业的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加工企业数量的多寡并不能准确反映本地产业的集聚状况,兹选取当地生产的产品比重来计量。此外,市场分工程度也是反映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分工程度的增进不仅有效配置了人力资源,加速了人力资本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形成了经济实体间相互依赖的协作效应,而且促进了内涵型的市场规模扩张。由于产品分工又是市场分工的基础,因此,选择上市商品品种来代表商品市场的横向分工程度。

(3)指标数据的采集

指标数据主要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获取:①作者对部分市场的实地调研访谈;②《2006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③《中国商品市场竞争力报告NO.1》;④各相关市场的网上资料;⑤各相关市场的研究文献资料。

3.评价方法及结果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原理,首先,运用标准化处理方法,对上述14个市场群落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的指标数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其次,根据无量纲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数据,计算协方差阵或相关系数阵。第三,求协方差阵或相关系数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第四,确定主成分个数。第五,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并计算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整个运算过程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来完成。限于篇幅,具体过程从略,仅保留主要计算结果。

旋转后的成分荷载矩阵。可以看出,各主成分较高的载荷都很有规律地分布在若干关键评价指标上,说明它们与11个评价指标之间有明确的结构关系。

在第一主成分上有高或较高载荷系数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外地商户比重(X6)、经营户的创新能力指数(X9)、年成交额(X2)、商品出口外销率(X5)等,它们从不同角度测度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影响力的大小。

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商位数(XI)、日均客流量(X3)、市场分工度(X11)等评价指标构成,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市场生命力的大小。

第三主成分主要由商品国内市场占有率(X4)、当地生产的产品比重(X10)等评价指标构成,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市场辐射力和市场依托力的大小。

在第四主成分上有高或较高载荷系数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市场美誉度(X7)、市场品牌商品占有率(X8),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市场生命力的大小。

在主成分载荷分析基础上,根据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各主成分在主要评价指标上的载荷系数,可以确定各主成分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上述确定的4个主成分及其权重值,可以构造如下综合评价模型:

F1=0.0040*ZX1+0.5025*ZX2-0.0616*ZX3+0.0057*ZX4+0.3930*ZX5+0.5270*ZX6+0.1671*ZX7-0.1015*ZX8+0.5076*ZX9+0.0838*ZX10+0.0907*ZX11

F2=0.5402*ZX1+0.1744*ZX2+0.4962*ZX3-0.1368*ZX4-0.1004*ZX5+0.0047*ZX6-O.0852*ZX7-0.1609*ZX8-0.0793*ZX9-0.3553*ZX10+0.4868*ZX11

F3=0.1256*ZX1-0.0510*ZX2-0.2512*ZX3+0.7109*ZX4+0.3829*ZX5-0.0776*ZX6-0.0228*ZX7+0.2207*ZX8+0.1362*ZX9+0.4384*ZX10-0.0145*ZX11

F4=0.1598*ZX1-0.1419*ZX2+0.0109*ZX3+0.0678*ZX4+0.0717*ZX5+0.0710*ZX6+0.6752*ZX7+0.6175*ZX8+0.1302*ZX9+0.2144*ZX10=0.0199*ZX11

F=0.3289*F1+0.3103*F2+0.1847*F3+0.1760*F4

式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是用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的平方根计算得到;主成分综合模型中各主成分的权重是用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计算而得。

各市场群落的综合得分值及其排序。

从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综合评价结果与按年成交额排序的结果并非呈完全对应关系。因此,年成交额指标不能作为衡量市场竞争力的唯一依据。

(2)从各主成分排序与综合排序的结果来看,市场主体活力和影响力与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系最为密切,表明市场主体活力和影响力是形成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故市场培育应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为最主要的任务,而不能本末倒置。

(3)市场群落各有优势和特色。只有注重扬优补短,方能在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取得费省效宏的效果。当前尤其要重视提升上市品种、经营方式、经营业态和管理模式的系统创新能力,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谢 闽)

推荐访问: 群落 竞争力 评价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