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初探

时间:2022-05-14 12:35:04  浏览次数: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这一阶段的教育缺失,就会导致以后继续学习与发展的断层。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理论界的关注热点。教师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清晰地认识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外学前教育的历史进行梳理,以期较完整地呈现其历史演变过程,多角度進行探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史;梳理探析;学前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中国学前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时期,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可以被看作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代表性著作,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比较全面地论述学前教育问题的著作。宋代理学家朱熹编写的《童蒙须知》,对当代和后代的学前教育思想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对于幼儿教育,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史的系统性、科学性认识,对建设学前教育学科,提升学前教育研究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史的回顾

(1)1903年至1936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起步阶段。特点是没有专门的中国学前教育史著作出版,部分学前教育专家在研究学前教育理论时,附带涉足学前教育史领域。起步时期的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仍主要反映在张雪门、张宗麟等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学前教育理论著作中。

张雪门从1918年创办星荫幼稚园开始,便毕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是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在抗战前所进行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对中国学前教育史进行了初步梳理,为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0年,张雪门在河北教育厅作了题为“我国现时最需要的是何种幼稚园教育”的演讲;1933年,上海儿童书店出版了张雪门的《新幼稚教育》;1934年,上海儿童书店出版了张雪门的《幼稚园组织法》;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新论》。从上述资料来看,张雪门在其学前教育的理论著作中,对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份量在逐步加重。

张宗麟从1925年起就跟随陈鹤琴从事幼儿教育,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他从20年代后期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时,就注重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总结。1928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宗麟的《幼稚教育概论》;张宗麟于1932年出版《幼稚教育》;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宗麟的《幼稚园的演变史》。

当然,在学前教育理论著作中附带研究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的,并不限于“二张”;其他学前教育研究者,也有依此套路而展开研究者。比如,由樊兆庚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的《幼稚教育》,第二章为“幼稚教育发达史略”,其中专门开出一节,简略介绍“我国幼稚教育”。但总的来说,直到“抗战”爆发前,我国还没有出版一本专门的中国学前教育史著作。一些在学前教育理论研究领域耕耘的学者,只是在其理论著作中,对中国学前教育史进行了初步总结。

(2)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在各种内外灾难性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遭受挫折,处于相对沉寂状态。

1937年到1949年间,由于连年战争,教育和学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史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也陷于停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逐步安定,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发展。1947年,全国有各类幼稚园1301所;到1956年,幼儿园发展为18534所,增长14倍多。因此,理论上有了开展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工作的良好环境和需求。但从1949年到1976年,中国社会陷入“极左”的泥潭,尽管学者们屡屡试图将目光投向中国学前教育史领域,但研究工作终究无法全面启动。

总之,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76年“文革”结束的40年间,在民族危机和“极左”路线的干扰下,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工作屡遭挫折,虽有研究的意向,却难获研究的条件或保障,故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文革”结束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科学春天的到来,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

1979年,陈鹤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的书面发言中,再次提出:“全面、系统地整理与总结‘五四’以来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实验和经验。”同年,钟昭华、唐淑、尹德新等来自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学院的学者,开始收集整理并着手编辑《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于1982年完成初稿,1989年正式出版。至此,陈鹤琴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整理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的夙愿得偿,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工作也由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有关高校在20世纪80年初开始编写中国学前教育史的专著,并相继出版。据统计,1989年到2004年,有12种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专著出版,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走向成熟。

二、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近代学前教育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学前教育的有益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其中西方几个国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前教育雏形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OWER)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工厂托幼机构名为幼儿学校(IN队NTSCHOOL)。德国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创始国,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整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大力提倡幼儿园运动,在幼儿教育史上开创了新的时代。美国是现代学前教育重要发展国,其通过立法对学前教育投入进行保障,这对我国学前教育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与借鉴价值。日本学前教育对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也产生重要影响。

(一)英国学前教育概况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发生革命后,随着大机器生产的产生与发展,英国的学前教育也应运而生。1800年,英国出现了私立儿童保育机构,其教师由年长的妇女担任,称为“保姆”,它是英国学前教育的雏型。1816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OWER),在纽兰纳克(LAZNARK)的紡织工厂中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工厂托幼机构名为幼儿学校(INFANTSCHOOL)。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早期的“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各地要大力举办小学并吸收2~5岁的幼儿入学,从而使英国的学前教育纳入法制的轨道。

在英国由于学前教育举办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字卜区中心婴儿室等;(2)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学前班、4岁年龄班)、小学附设托儿所等;(3)由卫生保键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游戏小组等;(4)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等。

(二)德国学前教育概况

福禄倍尔是生活在19世纪的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号称“幼儿教育之父”。1840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整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并组织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大力提倡幼儿园运动,在幼儿教育史上开创了新的时代。此后十几年间,幼儿园教育很快在欧美国家普及开来。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1)混龄编班。德国所有的幼稚园不分公私立全采取混龄编班。这种编班方式可回溯到19世纪的幼儿学校。为了给较低阶层家庭的幼儿提供保育及减轻父母亲的负担,往往一个家庭里所有学龄前儿童全在同一所幼儿园学校就读。虽然在德国幼教史上有多次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但这个混龄编班的特色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德国幼稚园的传统。(2)大部分的幼稚园只提供半天班。德国幼稚园的设立是为了分担在职父母亲照管幼儿的压力。但是,德国幼教界也非常强调亲子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稚园教育来取代的。基于这个考虑,幼稚园尽量只提供半天班,有少数的幼稚园提供全天班。(3)公私立幼稚园收费大致相同。德国所有的公私立幼稚园全部接受政府的补助。负担不起的父母还可以向社会局申请补贴。(4)德国的幼稚园不提供娃娃车接送幼儿。除非在非常偏远的地区,否则一般的幼稚园不提供接送幼儿的服务。(5)强调从游戏中学习,不进行分科教学。幼儿不被要求在进入小学之前得学会写字母、认字及算简单的加减法,而且幼儿回家后不必做作业。

(三)美国学前教育概况

美国早期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1)幼儿园:一般以对五岁幼儿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为主,但有时也招收一些四岁甚至三岁的幼儿,从1870年开始就有一些州把幼儿园看作是正规学校体系的一部分。(2)保育学校:以招收三四岁的幼儿为主,有时也招收五岁的幼儿。大多由私人开设。

时至今日,美国的学前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已居于领先地位,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随着对学前教育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白宫于1970年和1981年两次做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迫切的需要之一,并先后在联邦一级通过了《儿童保育法》《儿童学前教育与发展法》《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及《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成文法来保障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及其发展,特别是通过上述立法明确规定并有效地保障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各项拨款,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

本人在撰写本论文过程中,尽可能地搜集学前教育的历史资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对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百余年的演变与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认识水平、守持不同学术立场的人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解释和评价。即便是同一个研究者试图重新考察一个老问题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对历史产生不同的理解。

研究这一段学前教育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现在,有助于我们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旧辙,有助于我们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时机。

总之,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学科建设渐趋成熟,各领域的研究已不同程度地展开,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期待着更多的研究者进入这片日渐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3]张宗麟.幼稚园的演变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5]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朱宗顺.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03):46~50.

[7]杨汉麟.外国幼儿教师教育的由来及在20世纪的改革发展[J].黄冈师范学校学报,2006(02):49~53.

作者简介:严欢(1976.05—),女,辽宁锦州人,本科,实验师。

推荐访问: 学前教育 初探 中外 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初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