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叶朗对谈白先勇,保护昆曲就像保护青铜器

时间:2022-05-11 12:45:03  浏览次数:

zoޛ)jviM9m4计划正式启动。

他们希望通过在北大开设经典昆曲欣赏公选课、举办昆曲文化周、优秀昆曲项目展演、建立昆曲艺术档案等工作,为昆曲文化保护和传承扎下根、种下苗。2011年4月1日,两个久违的朋友在春天的燕园相聚,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下午,主题当然是昆曲。

昆曲进校园,这条路走对了

白先勇:我提个头吧,从源头讲起。我在内地推广昆曲的时候,最开始不认识叶先生。汪世瑜告诉我说,叶先生有心要“抢救”昆曲,还写了一个报告上去。我心里面就觉得我们是同道了,于是直接跟叶先生联络上,他非常支持我们到北大的想法,我们就这么来了。所以我相信,冥冥中有一个缘份,叶先生跟我两个人,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领域,关注同样一件事情,然后在北大有了交集。2004年,我们约好了第二年来。昆曲进校园,这个宗旨一开始就定下来了。2005年4月,我们第一次在北大演出。

我一直觉得昆曲应该变成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上个世纪北大是有昆曲课的,把这个传统连续起来很重要。第一次在北大的演出给我很大的鼓励,因为我没来之前,人家就跟我说,北大学生不一样,很有自己的看法的,有独立思想,如果演不好,他们站起来就走的。

叶朗:我插一句,不光是演出,领导人到我们这儿作报告也是这样。讲得好,学生是真欢迎,讲得不好,就不欢迎了。

白先勇:之前我们在苏大等南方几个大学演,很受欢迎。但人家说这个戏在北大能不能过关,是一个大考验。那时候在北大百年讲堂,2200个座位,一下子卖得精光,后来还要加位子。3月天还是冷的,演完之后,晚上11点多,学生们还不走,我在台上都感觉到他们的热情冲上来。我从来没有见过,从他们的脸上我好像看到经过了一种文化的洗礼。我想昆曲进校园,这条路走对了。演完之后,我觉得第二步一定要在校园里开课,才能生根。

叶朗:全国政协有两个室,一个书画室,一个京昆室。政协委员里的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在京昆室里,我当过京昆室副主任。2001年有人提议组织一个昆曲调查。因为2001年昆曲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认为它很宝贵,二是它快完了,不然要抢救呢。于是我们组了一个团,我当团长,跑了全国六个半昆曲艺术团中的五个……

白先勇:六个半。上昆、北昆、江苏省昆曲艺术团、浙昆、苏昆、湘昆,然后永嘉昆曲传习所算半个。

叶朗:调研的结果发现,问题很严重,昆曲人才大量流失,剧目也大量流失。昆曲的演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非常不容易,但是训练出来以后呢,收入太少。我去唱流行歌曲,根本不需要训练,还赚钱多。我们到了一些地方的昆曲艺术团,排练场很糟糕,也找不到演出的场所。回来我就写了一个报告,通过政协报告给中央领导。中央领导很快作了批示,后来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做了一个“振兴昆曲”计划,拨了一大笔钱。

我们的报告一开始就提出,抢救振兴昆曲必须要由国家出面,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下面具体的建议,比如说每年拨多少钱,钱怎么用,我们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比如说抢救剧目、整理剧本、记录一些老艺术家、培养年轻的演员等等。当时还提出一条,希望这几个昆曲艺术团所在的城市,能够专门为这些团建立一个小剧场,500人左右。为什么?因为昆曲演出需要很好的音响。还有就是加强昆曲跟高校的联系。昆曲是一个雅的艺术,欣赏昆曲需要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而大学生是有这方面修养的,让大学生们经常接触文化艺术经典,对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非常重要。

报告的最后一句话,我有点儿“自我欣赏”。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昆曲表演艺术家的名声高过了流行歌曲的“四大天王”,就标志着我们国家国民素质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剧团跟学术界没有联系,很糟糕

白先勇:叶先生替我讲了很多心里话。我到处呼吁,日本有能剧的戏院,意大利有歌剧院,美国有百老汇,所以他们的剧能保存下来,长期演。苏州是昆曲源生地,自己没有一个剧院,是根本说不过去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剧院,没有一个昆曲专属的,实在没有道理。

叶先生提出来,我们自己文化的经典怎么样传下去,我们这个民族如果不念这些经典,我们的“魂”都没有了。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课程,传统文化几乎被系统排斥了,没有自己的戏曲、音乐、绘画,毛笔也丢掉了。我拼命要在大学开设昆曲课,可以说是心意已决。北大是龙头,是一个指标性的,所以在北大开昆曲课意义非凡。我们在苏大把案头跟场上结合起来。台大也开了,台大传统文化的课程也很缺乏,昆曲是公选课,一开始我以为最多三四百人吧。结果一宣布出去,台大不到三万的学生,2400人来选,没有那么大的教室,只好用电脑选出450个学生。上课时,走廊、阶梯上都坐满了人。

我想,现在的年轻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的血液里有心理学家荣格讲的那种“集体意识”,大家对自己的文化都有一种认同和渴求。他们没有排斥我们的古典文化,而是没有人很好地引导他们。我们到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科大去演,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对昆曲内心都有渴求。

我们两岸三地的教育机构都应该好好来看这个现象,要研究学生内心的需要。因为在西方,他们把欣赏歌剧、古典音乐和绘画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他们文化教育、美学教育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教育系统里缺这个。我们在大学里面念莎士比亚,演外国经典,我们要虚心学习人家的文化,欣赏人家的文化,但不能忘本。我有一个看法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文化都不认得,怎么可能去认识人家的文化呢?

如果现在有20所重点大学都设立像北大这样的课程,我想对昆曲的复兴会起很大的作用。现在整个剧团跟学术界没有什么联系,这是很糟糕的现象。以前昆曲之所以能成为高雅的东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人大量参与,直接写本子,所以昆曲才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准。所以第一步要先扎根,我们下一步在香港中文大学也要开课。希望有一天,遍地开花。

保护昆曲就像保护青铜器

白先勇:我出来做这个事情有一个优点,就是我在文化界很多年,有一大批作家、艺术家、书法家、音乐家、设计师的朋友,我认识他们几十年了。所以我出来做的时候,我说你们一定要来帮忙,我是做义工的,我组织一个“义工大队”。像书法家董阳孜,她一幅字在英国市场卖的话,都上百万新台币。我跟她说我们没有钱,你的字买不起,但她为我们写一点怨言没有。《玉簪记》里的“秋江”两个字,她写了50幅让我挑,一分钱也不要。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触动了大家的文化使命感,大家都有这个心。

我希望20、30年后,在北大上过昆曲课的学生能把中国的文艺复兴弄起来,把整个民族的文化振兴起来。所以“火种”不能灭,现在昆曲的危机还是很深的,一点不容乐观。不能把它当成商业的周杰伦那种流行音乐来看待。在外国,歌剧、古典音乐都有基金会来支持。保护昆曲,等同于是保护青铜器,保护宋朝的瓷器,保护秦俑、古画,要有这种心态保护。

第二,一个昆曲演员的成功,三个字——难,难,难,难得不得了,难于登天。这么难的一个艺术,现在演员的薪水还少得可怜,一级演员月不过两三千块钱,养家还勉勉强强。所以要留住这些人才不容易,人才流失掉,剧目也就流失掉了。老师傅身上比如说有100折戏,他来不及教下来,他走了,就统统带走了。我培养的苏昆那些人,拼命学老师傅的戏,我让他们学一折算一折,从老师傅身上一个一个抢救下来,我正在做这个工作。

我们6号(4月6日)在北大演一场,8号在北师大演一场。这样一来,演员找到了一个平台,这个很要紧,不然他们就会忘掉所学的。我在北大、苏大演,受众是大学生,他们又热烈,又懂,跟演员的互动很好。演员跟观众是鱼水的关系,观众程度越高、越热烈,演员每次演就有提升,他对自我也有要求。昆曲以前有一阵子很低潮,我听说蔡正仁有一次到东北去演《贩马记》,唱十几分钟,走掉一半,他赶紧草草了事。但是北大学生的吸收力量、他们的反应我能感觉到,他们看戏的时候很认真,目不转睛,非常起劲。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演出是相当重要的,演员觉得好像有了好多“知音”、“粉丝”,这都是很大的鼓励。

我跟大家宣布一件事,青春版《牡丹亭》到现在演了188场,今年12月我们要庆演第200场,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演3天,再助演2天《玉簪记》。一个昆曲剧目演200场不容易,可能要破纪录了。

叶朗:而且你在全世界演了。白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是一个新的创造,把汤显祖的东西拿到今天演,但不是照搬过来。

白先勇:我们在洛杉矶、旧金山、伦敦、雅典都演了,我们还到希腊悲剧的故乡“踢馆”去了。在美国我们演了12场,都是满的,非华裔有时候占去一半,有时候占2/3,而且是商演,票很贵,伯克利最贵的票是200美元。加州大学一个音乐系教授,看着看着就感动得哭了。伦敦是世界演艺中心,我们在伦敦演了2轮6场,反应也好得不得了。《泰晤士报》破例,一个礼拜2篇剧评,都是一边倒的。

我想,我们的昆曲美学已经超越了语言、文化的阻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昆曲的水袖,肢体语言这么丰富,迷人得不得了,他们歌剧没有,芭蕾舞是跳但不唱。而昆曲歌跟舞这么严紧配合着。我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演完以后,第二年它们就开了昆曲课,他们突然发现,有一个这么古老的剧种,这么成熟,他们要研究。

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做两出戏已经是累得“人仰马翻”,我真的希望,更多人出来一起做昆曲保护。昆曲的危机要是不解决,还是有断层的危险。钱怎么用、人怎么培养,还有很多很多问题。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这些老师傅们都是“国宝”,要要重视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教学生,不是他们退休了,就把他们晾在院子里,不动了。他们身上有很多宝贝,要让他们快点快点教下来。教昆曲不能大班,西方教钢琴也是一对一教,应该让老师傅们选拔一些苗子、可造之才,一个老师带五六个,手把手日日夜夜地教,这样就真的传下来了。这些老师傅很愿意教的,但是国家要有一个保障他们的制度。

推荐访问: 保护 就像 昆曲 青铜器 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