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老年性痴呆的预警及早期防治

时间:2022-05-08 12:25:03  浏览次数:

一、老年性痴呆的特征及预警防治的提出

老年性痴呆(AD)是指老年人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半年以上)的智能损害。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减退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记忆、思维、情感、言语和行为障碍。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通常将50~65岁的发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上的发病者则称为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两者统称为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1.5%~4.0%,若按我国老年人口数及人口老龄化进展速度推算,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其家庭负担显著上升,因而老年性痴呆被称为“21世纪的世纪病”或称“21世纪的瘟疫”,这表明老年性痴呆的严重性,应引起全社会及老年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老年性痴呆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渐进而持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费用昂贵,以及患者的特殊行为与照顾的特殊需求,势必给家庭、亲人带来难以表达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进而对社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学者建议,能否通过干预措施,达到减轻和缓解、预防老年性痴呆发生的良性效果。基于这一认识,老年性痴呆的预警防治必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方案

二、目前国内外老年性痴呆的研究热点

随着21世纪全球性人口老龄化,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外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已成为老年医学界的热点课题之一。总的说来,目前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动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基因水平在内的神经病学研究。

2. 老年性痴呆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3. 不断探索药物干预的研究。

4.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长期护理及其家属服务的研究。

近年来,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它强调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加速融合,以加速对疾病的诊断和医疗新方法的使用。中外学者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若干发病机制及学说,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迄今还未得出具有很强说服力的结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者们,在药物与手术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治疗方案。现代临床诊断的技术发展很快,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技术,老年性痴呆诊断的准确率已达较高水平。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已全部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不断向高龄化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先后迈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自本世纪初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迈向高龄化阶段。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患病率分析,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5%,7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0%,8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高达30%~50%。经过学者们近20年的研究,对影响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遗传、文化水平、教育程度以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精神病史、长期吸烟、酗酒等。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学者们进一步提出了头部外伤、微量元素、铝、有机溶剂、母亲的生育年龄等其他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做好早期预防,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另外,对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及时地采取干预治疗等,必将对老年性痴呆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荐访问: 老年性痴呆 预警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