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永远的夏明凯医生

时间:2022-05-08 11:45:02  浏览次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同行叫我夏主任,学生叫我夏教授,病人叫我夏医生,其实我最爱‘医生’这个称呼。他是职业,也是一种荣誉,我愿意做永远的夏明凯医生。

——夏明凯

楔子

公元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这天气真的有点冷,比头天下雨还冷。厚厚的云层捂实了太阳,最高气温才15度,没法让人感受到春光明媚。清远市人民医院77岁的老教授夏明凯本来是一位有着近53年临床历史的老心血管疾病知名老专家,老医生。而现在,他却是一位恶性淋巴瘤晚期的住院病人。

清远市人民医院D区三楼的综合病区49床,是这间三个铺位的病房紧靠门一个铺位。这是他特地要的,因为他儿子夏旭是这个科的主任,办公室就在隔壁。在门边,他能经常听到儿子的脚步声,说话声,能天天看到儿子,和儿子说说话。按照他的睡眠习惯,病房的窗户敞开着,他躺在病床上,一伸手便触及到了昨天他让老伴徐纯华医生送来的两本医书——《肾脏病学》和《实用内科学》。早晨醒来早读已是他几乎一辈子的习惯,可他伸手感觉到了被子外面嗖嗖的凉意。他忍不住用手机拨通了被他“撵”回家的老伴儿的电话,让她天亮了,送来宁波年糕和菠菜汤,顺便把那套棉睡衣送过来,降温了,他坐起来看书有点冷。

夏明凯躺在病床上,早已没了睡意。突然想起了许多往事,脑子里像过电影似的把自己的一生过了个遍:1937年,他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崎山山脚下夏家祖屋,那可是南宋时期就有的真正夏家祖屋,世代书香人家,让他一出生就沾上了一些书香;1956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1961年大学毕业分至位于衡阳的核工业部712医院,21年后1983年调入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心内科主任;1993年56岁时作为人才引进,举家三名医生南下广东清远,他担任起清远市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的重担;1999年被广东省卫生厅和省人事厅授予“广东省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2003年退休不退职,重聘为医院大内科主任;2009年元旦被确诊为淋巴癌……现在却和自己一生救治过的病人一样躺在了病床上等待着命运的宣判。这就是一生?不甘心。他突然想起自己喜欢的那句豪气冲天的歌名“向天再借五百年”来。向天再借五百年?我向天再借哪怕是五年也好啊,五年又能救治多少病人啊!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似乎真的“借”到了五年。

2009年元旦,夏明凯被诊断出患有恶性淋巴瘤。10个月八个疗程的化疗,让他身上脱了几层皮,终于稳定了病情。可夏明凯不顾家人、医院的反对,执拗的重新回到临床一线,7点半准时到诊室,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从明苑小区他的家到他的诊室500米左右的路程,这对于一个接近心力衰竭、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无异于是一段与死神同行的里程。他每走10多米,就要站在那里喘喘气,等心跳舒缓下来,再继续走。就这样,他每天清晨7点出发,用半个小时走完这段艰难的上班路,7点半准时在诊室外面和来求诊的病人一起排队,等着护士开门。就是这位正与死神撕打着的癌晚期患者,强忍着病魔的折磨,四年救治病人5万多例,去世八天前还坚守在他的诊室,一个上午处理了40多位病人。第八个化疗疗程刚完,清城区源潭镇的张先生等尾随夏明凯的老伴徐纯华找到了在病房卧床治疗的夏明凯。他母亲患冠心病病危时是夏明凯抢救过来的,以后就因夏医生开的药既省钱,疗效又好,这多年一直就吃夏医生的药。当时夏明凯正打吊针,二话没说用单手为张先生的母亲开了药方。这一张药方开后一发不可收,病房成了临时诊室,夏明凯干脆向医院提出每周出诊三个上午的请求。可三天坐诊时限一过,病人反而更加多了起来,有许多几十、甚而几百公里从三连一阳大山里不辞劳苦来到清远市人民医院,就为能得到夏医生的诊治。夏明凯再次提出将坐诊时间延长到周一至周六的每天上午。这位七十三岁的倔老头对院长周海波说:“我也是害病的人,我知道病人的痛苦,我只想在活着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去治疗和挽救更多的病人。一天不出诊,不给人看病,我全身都不舒服。”院长拗不过,只得让步。但坚持的原则是“必须限号,一天不得超过25人”。可夏明凯直到离世的八天前,也没有遵守过这条约定。最多一个上午工作到午后一点半,处理过50多个病人。

2014年3月13日,夏明凯由于心力衰竭而住院治疗。去世的前一天,他让老伴儿搬来《肾脏病学》和《实用内科学》两本书。他一边翻开书,一边对老伴儿说:我要在冠脉造影,介入手术申请单上签字了,我还想搏一搏。搏赢了能多看一个病人就多看一个病人;搏输了,去另一个世界我夏明凯也就认命了,只是可怜了还在等着我好了给他们看病的山里人。说到这里,老教授的眼神里透出几份遗憾、惋惜和愧疚。

3月20日10点,刚查完房的清远市人民医院心胸内科主任张小勇来到了夏明凯的病床前,夏明凯向前来病房看望他的“弟子”张小勇提出,他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在接受冠脉造影介入手术的申请单上签字,以便尽早恢复工作。但他能出诊了,一定要去消限号的规定。看到“师傅”认真的样子,“徒弟”忍不住一股泪水直往眼眶上涌,心中说:我的师傅啊,你自己都病成这样子了,还心里想着门诊,想着病人。但愿你能熬到那一天。

在此之前,看到夏明凯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张小勇以科室“领导”的身份多次对他强制停诊,可这招在“师傅”面前不好使,屡屡遭拒。这次张小勇没有直接拒绝“师傅”的要求,只是避开话题,劝他先好好休息,病好了再说。可老人很倔强,硬是和张小勇进行了一场临终前的“限号”谈判。张小勇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和老教授进行这个问题的“谈判”了。直到“师傅”走了,张小勇才后悔终生,如果知道这是与“师傅”的最后一次“谈判”,他该让步,答应他“出院后每天看45个病人”的请求,让他带着满足的愉悦离开这个世界。可当时考虑到“师傅”的身体状况,他没有。“师傅”和“徒弟”都太认真了。

“必须限号,最多35人。”

“不行,要是才35个人,后面排着长队的病人怎么办?好多都是大老远从连阳几百公里远的大山里出来求我看病的,我能把他们拒之门外,不让他们看病吗?”夏明凯一如既往地坚持,拒绝了张小勇的好言相劝:“最少也得让我看45个”。

推荐访问: 医生 永远 夏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