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干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评价

时间:2022-05-02 15:45:0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评估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 对HBV感染的孕妇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HBIG、拉米夫定和HBIG治疗、同时设不治疗为对照组,分别用ELISA、定量PCR检测孕28周及分娩前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以及新生儿、12个月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 DNA含量。结果 拉米夫定、HBIG、拉米夫定和HBIG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孕妇血HBV DNA水平(P<0.01),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 P<0.001),增强12个月婴儿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滴度。结论 拉米夫定及HBIG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婴幼儿HBV感染。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主被动免疫;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是一个世界性卫生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有1.2亿,慢性乙肝患者高达2 000万。我国孕妇HBsAg的阳性率为10%~15%左右,人群中的HBsAg携带者至少有40%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新生儿进行双重免疫虽能明显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但仍有20%~30%的新生儿免疫失败,母婴传播免疫失败和母亲血中高的病毒含量有关,因此降低母血中HBV含量有望减少宫内感染及免疫失败的发生。近年来,拉米夫定(Lamivudine)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显示出明显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妊娠晚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探讨其干预HBV宫内传播的作用,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感染科母婴垂直传播阻断门诊,孕前就诊血清HBsAg阳性,血清HBV DNA≥108copies/ml孕妇,孕24周“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正常,血清HCV、HIV标志阴性,无先兆流产史、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营养不良等病史,未曾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携带者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拉米夫定组21例,平均年龄(27.97±2.97)岁;HBIG组25例,平均年龄(28.77±2.15)岁;拉米夫定+HBIG组22例,平均年龄(26.86±2.33)岁;对照组18例,平均年龄(26.51±1.89)岁;上述各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拉米夫定组:自孕28周开始,每天口服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100 mg(1片)直至分娩后4周,在分娩开始时加用100 mg拉米夫定,以确保在整个分娩期维持血清中药物有效浓度;拉米夫定+HBIG组:孕前治疗用拉米夫定100 mg/d,连续治疗3个月,将HBV DNA降至105/ml以下,停药1个月后怀孕,孕后4~9个月,每月注射HBIG 200 U(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效期内使用);HBIG组:孕妇基本情况和拉米夫定+HBIG组一致,孕前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怀孕第4~9个月每月给孕妇注射HBIG 200 U。对照组:孕妇不做任何处理。但4组婴儿均在出生后24 h内和15 d时各注射HBIG 200 U,乙肝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按免疫程序接种3针。4组均在婴儿出生12个月时采静脉血5 ml,检测HBV标志物、HBV DNA,及肝生化检验指标。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试剂盒购自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全自动生化分析机器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四组孕妇均于孕28周及分娩前行血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检测,其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免疫接种前采股静脉血检测HBsAg、HBV DNA。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 0.0 统计软件。2组间均数值的比较用t检验,四格表用精确概率计算法;组间阳性的差异性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孕妇血HBV标志物的变化 拉米夫定组1例HBsAg及HBeAg阴转;HBIG组1例发生HBsAg阴转,无HBeAg转阴者;拉米夫定+HBIG组1例发生HBsAg阴转,1例HBsAg及HBeAg阴转;对照组HBsAg、HBeAg均未发现转阴者,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孕妇血HBV DNA水平变化 4组孕妇孕28 w时HBV DNA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拉米夫定组与HBIG组、及拉米夫定+HBI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具体结果见表1。

2.3 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 3组用药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01),具体结果见表2。

2.4 婴儿12个月时HBV DNA含量及其抗-HBs检测 由表3可见,不同方式干预HBV,婴儿出生12个月时,3种治疗组HBV DNA拷贝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3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01)。

3 讨论

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20世纪90年代推广的新生儿HBVac接种计划,已使母婴传播HBV的危险性大为降低。但据文献报道,应用国内外7个厂家生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保护率在50%~92.6%,平均保护率为79.76%,故仍有20.24%的婴儿免疫失败。究其原因,除与使用HBVac后,出现基因变异的逃逸突变株外,HBV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报道,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说明体内HBV处于复制中,孕后期即28周以后,母血可经胎盘血供为胎儿交通,从而使胎儿感染HBV。在孕妇血清中HBV DNA水平>108拷贝/ml值时,即使采取产后主被动双重免疫,宫内感染仍可达43%左右,而母血中HBV DNA水平降至106拷贝/1 ml值以下时,将减少30%的HBV宫内感染母婴垂直传播危险[2],如果对HBV复制状态下的高病毒载量孕妇,采用高效、安全的抗HBV药物,抑制HBV的复制,可有效抑制HBV母婴垂直传播,提高阻断率[3]。

目前关于阻断HBV宫内感染有不同方面的报道,有学者提出,孕妇产前使用HBIG或用拉米夫定阻止HBV-DNA复制[4],降低母体内HBV-DNA浓度,均可减少宫内感染的几率。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可以马上中和掉新生儿在产程中血液内被感染的HBV,同时激活补体、增强体液免疫、以保护其不被感染。在法国,母亲怀孕6个月后必须做HBsAg检测,如果HBsAg阳性,需进行系统的预防,如果孕妇怀孕后期的病毒水平非常低,则预防效果很好[5]。如果自孕6个月起每月给予孕妇HBIG 1次,预产前5~7 d再加强1次,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达96.9%。用HBIG进行预防的孕妇的血液中HBsAg、HBV-DNA明显下降,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未用HBIG进行预防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但HBV-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众所周知,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衍生物,其抗病毒作用在于对HBV DNA多聚酶的强效抑制。最早被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治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发现拉米夫定在阻断HIV 的一条重要传播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时是有效而且安全的[6]。同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拉米夫定在阻断HBV宫内感染中有一定作用[7],应用拉米夫定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血清中HBV DNA含量,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杨越波等[8] 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对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两个处理组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6.1%和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但2处理组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拉米夫定配合HBIG可更好地降低宫内感染。本研究也发现拉米夫定和HBIG可显著降低孕妇HBV DNA含量,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减少婴儿HBV DNA拷贝数,增强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拉米夫定联合HBIG治疗似乎效应更强,但统计学上没有差异。说明,说明HBIG或拉米夫定均是孕晚期HBV官内阻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存在高滴度HBV DNA的母血(≥108copy/ml)是否应联合应用HBIG及拉米夫定,同时主动及被动减少HBV含量,以阻断宫内感染,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及抗-HBs阳转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乙型肝炎 干预 疗效 母婴 垂直
[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干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评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