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脑和智能手机平台上的即时通信工具比较

时间:2022-03-17 09:41:33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电脑与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

最早的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是一种依附在电脑终端上的,通过使用者互相传递文本信息达到一对一人际交流目的的应用软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渐在传递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视频、文件传输等功能。

以电脑为平台的网络即时通信软件首次使人际传播不再受地域的制约,迅速受到人们的欢迎。

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川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使用者上网从电脑终终端向手机终端转移,使用者对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从电脑终端向手机终端转移。

本文借用满足 效用生态位理论,研究定位于使用者在电脑即时通信工具与智能手机聊天工具的使用感受上有哪些不同;如今二者问的竞争关系如何;面对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电脑即时通信工具又应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

(二)满足 效用生态位理论

1.满足一效用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义叫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原本是对于生态系统中一个利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生态学解释。研究者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媒体研究中,以解释不同媒体间的竞争关系,并对其进行长期预测。其关注点在于,当新兴媒体进入现有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并试图与其他相似的媒体共享这一环境中的资源时,新媒体与现有其他媒体间所产生的竞争程度如何,通过竞争,今后二者的关系是共存还是被收代。

满足一效用生态位是生态位的子概念之一,由美国学者约翰.迪米克提出。生态位是指与用户、媒体组织和产业相互作用的媒介生存环境。“满足”是指用户对某种媒体的选择或需求,解释了人们在消费这一媒体方面支出的时间和金钱等原因,具体分为“获得的满足”与“满足机会”两个方面。

在方法论上,界定满足一效用生态位要素有三项指标:一是使用者在媒体选择或使用上“获得的满足”的生态位宽度;二足这一媒体与其他相似媒体在使用者“获得的满足”上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三是这一媒体与其他相似媒体相比在使用者“获得的满足”方而的生态位优势。通过对提供相似服务的不同媒体间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的相似性(童叠程度)以及媒介生态环境里二者的密集程度(相对优势)的测量,可以衡E…媒体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范围的大小,呈现出媒体间不同的竞争关系。

2.满足一效用生态位的计算公式。满足- 效用生念位的计算公式包括三项:

首先是有关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生态位宽度代表着媒体能够为使用者所提供的功能的多样性,具体指媒介生态环境中各媒体资源所占据领域是相对广泛,还是相对狭窄。生念化宽度越广泛,满足的使用者需求也就越趋于多样化。生念位宽度的计算公式如图1。

其中,u、1分别表示某个既定范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O表示各问项中有关“获得的满足”的取值;N表尔使用某种媒体的调查对象人数;n表示第一个凋查对象;K代表往某个维度上的取值范围;k是指“获得的满足”的第一个取值。

其次是生态位重叠的计算公式。它的作用足测量不同媒体为使用者所提供的服务的相似性,被看作是描述竞争媒体之间共存或替代程度的指标。生态位重叠的计算结果越低,两种不同媒体间所提供的服务或者资源越相似,可被替代的可能性越高;计算结果越高,则媒体间所提供的服务或资源的羞异越人,可被替代的程度越低。生态位重叠的计算公式如图2。

在生态位重叠的计算公式中,i,j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媒体;G代表各问题项中,在媒体i和媒体j的“获得的满足”上的取值;N表示使用这两种媒体的调查对象人数;n是指第一个调查对象。

最后是生态位优势计算公式。它的作用是测量哪个媒体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使用满足感,在竞争中更具优势。竞争优势得分越高的媒体,为使用者带来的使用满足感越高,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生态位优势的计算公式如图3。

在生态位优势计算公式中包含两个小公式。在这两个小公式中,i、j依然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媒体。第一个公式用于当用户对媒体i比对媒体j评分更高的问题项目上;而第二个公式则是用于使用者对媒体j比对媒体i评价更高的问题项目上。K,表示在问卷中各个维度上的取值范围;k是指第一个有关“获得的满足”的取值;N是指同时使用媒体i和媒体j的调查对象人数;n则代表一个调查对象。

在国外,借用满足 效用生态位理论来分析媒体间竞争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活跃在广告占有率的研究、媒介内容的研究⑨等媒介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而在国内,运用生态位理论来分析媒体组织、媒体产业间竞争关系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着眼于满足-效用这个维度上对媒介生态环境中,新兴媒体的进入与既有现存媒体间的竞争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更是少见。

满足-效用生态位理论及其所包含的这三个测量公式,都是新兴媒体要替代较旧媒体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新兴媒体要在媒介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首先提供与较旧媒体相似的服务,其次,在提供相似服务的基础卜.要有其新颖性与独特性,最后,新兴媒体在所有让使用者感到满足的维度上的综合评价要高于较旧媒体。

研究方法

1.变量与问卷构成。国外,将满足-效用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即时通信工具的研究,早在智能手机登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以电脑终端作为研究的对象。约翰-迪米克及其同事们在2008年,通过对满足-效用生态位理论中“获得的满足”与“满足机会”两个维度对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四者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参考约翰·迪米克及其同事们在2008年的研究,使用的“获得的满足”与“满足机会”两个维度来界定电脑即时通信工具与智能手机通信工具二者间的竞争关系。

具体的,在本文中将社交性满足作为“获得的满足”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它的问项主要由“与他人交换彼此想法或意见”、“与无法直接见面交流的人保持联系”等13项构成。使用便利性作为“满足的机会”维度的操作性定义,主要由“能更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能更轻松地知道他人的动向”等6项构成。受访者对两大维度的评分范围分别从“1,非常不好”到“5,非常好”。

对“社交满足”与“使用便利性”的信度检验(Cronbach"s a)结果显示(参照表1):首先,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方面,“社交满足”的信度系数是0.906;“使用便利性”的信度系数是0.824。其次,在电脑即时通信工具方面,“社交满足”的信度系数是0.847;“使用便利性”的信度系数为0.765。根据结果,信度检验系数均在0.6以上。这说明,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电脑即时通信工具,构成其“社交满足”与“使用便利性”两个维度的问卷问项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稳定性。

2.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4年11月6日~l5日,向在中国国内以及国外居住的,同时使用电脑与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者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07份。

根据有效样本,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按照性别划分:男性共94名( 45.4%)、女性113名(54.6%);按年龄段来分:“20~25岁”124名(59.5%)、“26~30岁”52名(25.1%)、“30岁及以上”24名(11.1%)。另外,职业方面,占据受访者比例最高的是学生(148名,71.5%);居住点方面,占据受访者比例最高的是二级城市(187名,90.3%)。最后,受访者日均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时间排序为:“l小时以下”(66名,31.9%)、“5小时以上”(63名,30.4%)、“1~2小时”(46名,22.2%)、“3~4小时”(52名,15.5%);日均使用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时间排序为:“5小时以上”(61名,29.5%)、“3~4小时”(52名,25.1%)、“1小时以下”和“l~2小时”均为47名(22.7%)。

频度分析结果显示,108名(52.2%)受访者表示在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后,对原有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频度、时间开始减少;94名(45.4%)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智能手机和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频度、时间与之前没有变化;仅有5名(2.4%)受访者表示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出现后对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变得更频繁。

另外,在受访者对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与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偏好方面,111名(53.6%)的受访者比96名(46.4%)的受访者更频繁地使用着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

(二)电脑与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间的生态位宽度分析

据表3显示,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生态位宽度范围是在0.650~0.713之问;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生态位宽度范围是在0.676~0.681之间。“社交满足”方面,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生态位宽度人于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而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生态位宽度大于电脑即时通信工具。

生念位重叠的计算的数值越小,二者间的重叠程度越深。结果显示,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与电脑即时通信工具在“社交满足”方面的相似度为3.460;茌“使用便利性”方面的相似度为1.820。

(四)电脑与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间的生态位优势分析新媒体

结果显示,二者在“社交满足”和“使用便利性”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差异。电脑即时通信工具在“社交满足”方面占优势,而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更占优势。

研究结论

一方面,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撼动电脑即时通信工具的地位。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频率和时间均有所增加;且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比起电脑即时通信工具,更偏好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

另一方面,受访者选择使用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取决于这两种媒体在情感交流方面的功能。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载体,智能手机还不足以完全取代电脑终端,二者有遁度重叠或相互置换的情况。

由此可见,不断提升产品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尽最大可能降低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人际沟通的局限和障碍,是今后智能手机面临的挑战。而对于电脑的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来说,如何保持并增强电脑终端的吸引力,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是其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的首要课题。

推荐访问: 智能手机 即时通信 工具 电脑 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