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发展的战略使命

时间:2022-03-14 10:34:00  浏览次数: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支撑。重新审视校园文化立校、兴校的重大作用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明确大学校园文化的使命和主体、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是深化校园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大学校园文化承担着凝练、传承、发扬民族文化,选择、规范、整合时代文化,以及倡导、发展、引领创新文化的艰巨责任和重大使命。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大学的管理者和后期服务人员在校园文化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并不断地提炼其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以及和谐性。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挖掘大学校园文化的塑人、凝聚、引领价值,凸显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从环境建设提升到文化建设,从而实现从一般校园文化向和谐校园文化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杨凌精神;大气;“四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4-0001-08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文化实力构成了复杂国际环境中国际竞争的四大砝码。大学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支撑。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几点认识

(一)校园文化的提出与发展

文化的产生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文化创造的主体、对象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得以进行的手段与环境。学校由特定群体组成一个社会系统,构成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学校的职能决定了学校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对象,学校的运行机制营造了文化得以产生的独特创造手段和环境。所以说,学校自其成立就孕育着文化并在其发展中实践着文化、积淀着文化、创造着文化。文化是伴随着学校产生、发展的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校园文化”作为理论概念却是于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首次提出的。

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第十二届学代会,几位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竞选旗帜。“校园文化”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引起了校内外的普遍共鸣和和强烈反响,校园文化建设热潮也在全国迅速展开。华东师范大学率先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活动;而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推出以建设校园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艺术活动;与此同时,以各校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文化创造活动出现了高潮。[1]

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产生与指导。1986年5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了“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会”。同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发起了“上海市高校校园文化专题研讨会”。同月,在全国学联会议上,“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为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代表所肯定,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写进正式文件中。1990年4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团中央宣传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开创了校园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会后,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高占祥任主编,将会议论文结集成册,出版了《论校园文化》一书。[2]校园文化研究逐步走上理论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二)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1986年10月,沈辉在《青年研究》上发表了第一篇讨论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同年12月又在《上海青少年研究》上发表了《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时至今日,随着文化功能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日益彰显和人们文化意识的日趋强烈,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作为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在产生、发展、变迁、融合、超越过程中成就了深刻的内涵。因此,单就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这个学科体系研究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学者们都没有达成一致的、明确的共识。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存在三种较为普遍的观点:一是狭义上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课外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各类文学、艺术、体育活动,从而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观点。二是广义上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了学校的科研设备、教学内容、校容校貌、规章制度、价值观念、精神氛围等。三是折衷论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范围内,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3]

笔者认为,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从社会学角度,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从文化学角度,校园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从哲学角度,校园文化与外部社会大文化和内部主客体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从空间结构角度,校园文化包含载体层(物质文化)、外显层(行为文化)、中介层(制度文化)和内隐层(精神文化)。

(三)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

随着校园文化研究的深入,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个与校园文化十分相近的概念——学校文化。有的学者认为二者相同,没有区别;有的认为二者应该严格区分;有的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的认为应该用学校文化的概念取代校园文化。

校园是一个地域概念,学校是一个组织概念,校园文化侧重校园这个区域内所呈现的文化风貌,学校文化强调学校文化精神和使命的确立。二者思考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文化的实质是人——产生于人、发展于人、施用于人、受制于人,并且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校园文化也好,学校文化也好,都是属于学校范围内这一特殊群体的,因此,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仍沿用校园文化的提法。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使命、主体和建设方向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使命

高等教育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重大职责。在时代背景下和新的形势下,从学校这一角度审视大学校园文化已经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从更高层次、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时代赋予大学校园文化的艰巨责任和重大历史使命。

1.凝练、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华民族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勤劳、智慧、勇敢的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改造山河、改善生活的不懈奋斗中,创造了包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支撑和推动力量。“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4]大学校园文化应以凝结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明、发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大学校园文化要大力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选择、规范、整合时代文化。大学已经走出了昔日的“象牙塔”,逐步走入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面对当前这样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处于先进文化、落后文化、有益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的情景下,置身于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相互交织中,大学决不能急功近利,决不能随波逐流。如果大学也丧失了对复杂文化思潮的选择、规范和整合功能,就再也没有一个更为理想的社会机构可以承担如此重大的时代使命了。大学是独立思考的中心,大学是批判的中心。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为目的,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共知识分子为主责。因而,大学校园文化负有选择社会价值观念、规范社会行为、整合文化意识形态之使命,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推荐访问: 使命 战略 校园文化建设 发展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