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路同行,一路感悟

时间:2022-03-09 10:05:50  浏览次数:

一、 《心理加油站》栏目回眸

三年前我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创办应用认知科学研究所时,就一直在思考认知科学应该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帮助哪些人。认知科学是关于人的行为、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信仰的科学,它应该能帮助所有人。由于我比较关注教育,也考虑到西亚斯自身发展的需求,便首先在教育领域开展应用认知科学的研究工作。

在教育领域,首先需要帮助的是学生,他们太辛苦,辛苦得丧失了“生趣”;其次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待遇不高,工作又很辛苦,常常吃力不讨好,会有委屈和茫然感;最后就是整天为子女操劳和操心的家长们。

学生的学习问题,无外乎就是不爱学习和不会学习两大类。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如果我们只去提高学生素质而不去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就很容易故态复萌,而且不良环境也会不断制造新的问题。因此,我渐渐把应用认知研究的工作拓展到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上来。

对教师的帮助有两个层面的工作,一个是研究怎样提高教学绩效,另一个就是研究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感谢《河南教育》(基教版)请我主持 《心理加油站》栏目,使我能有机会借助自己掌握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一些新的问题视角和思路。我特别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个重要感悟:就是不能用心理学里的简单的“行为”概念来思考学习和教育,而要用一个“系统行为”的概念来思考学习和教育。这就像过去我们一直习惯于用函数来解读电脑程序,现在开始用程序模块的概念来解读电脑程序,开始时大家会感觉有点费劲,慢慢就会习惯,也会感受到这种思考方式的威力。

在本年度的案例点评过程中,我把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分成了7个主题,并有意识地选择案例来逐一覆盖:1.明确教育的目的,《参与管理,让生命主动成长》(第7、8期合刊);2.介绍系统行为概念,《心中难以愈合的痛》(第1期),《这样的学生让我无奈》(第2期);3.班级团队建设,《用爱心撑起集体的天空》(第4期);4.应对突发事件,《成功为什么如此短暂?》(第5期);5.问题学生的改变,《野百合也有春天》(第3期),《改变的“阳光五部曲”》(第10期);6.学困生的转化,《改变,从关怀开始》(第9期),《为折翼的天使缝补翅膀》(第11期);7.课程教学管理,《我的另类做法遭争议》(第6期)。

我一直期盼有一些通过学习方法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成功案例,但是除了少数几个通过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激励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以外,在学习方法上加以辅导来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状况的案例几乎没有。看来这部分内容只好暂时由我自己来补充,本期先请大家分享我自己和学习力有关的成长故事。

二、我的成长故事

从贪玩的孩子到优秀生

——我的学习转变

小学时候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非常贪玩,整天就是满山遍野玩耍,完全静不下心来学习,成绩一直中等。记得有一次我经高年级同学的指点,在考数学前一晚到平时关系很好的数学老师家里请他给我做考前辅导。这位年轻老师一着急,就把第二天的考题都给我标注出来了,让我重点复习,但第二天我还是只考了六七十分。

19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开始关注我的学习成绩,但是不管他怎样劝说,我对学习就是没兴趣,上课、写作业也就是应付差事。每当看见别的孩子在认真学习时,父亲就会对我说:“你看看人家!你为什么就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呢?”我看看那些榜样们,心想:“天天坐在那里学习多闷啊!”当时在父亲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学困生。考中学时,我的数学是60分,语文82分。

到了初中以后,我的数学成绩开始遥遥领先,初二时学完全部中学数学,高二时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还拿了贵州赛区一等奖。当时,我的各科成绩基本是平均99分上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改变的契机是,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县城里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是我父亲的好朋友,假期里他在自己家里给几位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办高考数学辅导班,父亲见我没事,就让我也去听。我心不在焉地去了。没想到,这一去我就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学习天地。

刚开始,什么方程、指数、对数、三角和解析几何,搞得我晕晕乎乎。可是慢慢地我就听出了一点门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或多或少能做对一些。由于我是提前学习,任何一点成功都会给我特别强的成就感。我从此一发不可收,开始自学中学数学,初二时还主动向父亲提出来戒电影一年,虽然父亲不动声色,但我能感觉到他当时是心花怒放。我在初二暑假“啃下”高中解析几何教材。从那以后,我的数学就学得很轻松,基本都是100分。数学这么好,野心就起来了,不允许自己其他学科的分数不高。慢慢地,我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跟着好起来。

现在想来,这个转变的契机背后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阅读理解能力。我在小学的时候,虽不是很喜欢学习,但是一直非常喜欢看连环画和小说,一看见连环画和小说就走不动路。家里唯一的一部小说《水浒传》被我看了几十遍,里面的人物情节我都如数家珍,乃至于后来评《水浒传》批宋江的时候,很多大人读的批判资料我都看得津津有味。虽然能读到的书不多,我零零星星还是读了十来部小说。在阅读中丰富起来的精神世界对后来的成长大有益处,特别是通过阅读培养起来的理解能力,成为我后来能够自学数学的重要认知基础。

从家长的角度而言,父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做了一些非常及时而正确的事情。第一,是以身作则,培养了我对知识的敬重。他经常和我说读书的重要性。他对教师特别尊重,他的朋友也几乎全是教师。第二,从小培养我的阅读兴趣。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给我讲连环画。听多了我开始自己看,看多了连环画就慢慢能读小说。第三,就是初一的时候让我进那个高考数学辅导班。

现在的父母亲,督促孩子进补习班、特长班的特别多,但是能从小陪孩子一起阅读,能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敬重感的,恐怕就为数不多了。说得难听点,就是想摘果子的多,而甘心长期施肥浇水的少。如果父亲没有做前面两件事,只做后面第三件事,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我可能会是一个“永久”牌的学困生。因此,学困生脱困,不是做好哪一件事就可以了,而是应该从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开始。

潜水时的感悟

——如何打开学困生的心门

很多使学困生改变的成功案例,多半都是一次或多次的被关注或被感动,使学生比较专注于学习并有所收获,然后,在老师的持续关注和鼓励下,学生渐渐开始有明显进步。这样的学生,多半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因为不能专注于学习或者缺乏信心和动力,一旦受到触动,他们会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的激情状态,会因为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荣誉感和乐趣而发生改变。我的改变就属于这一种情况。

在学困生里面,还有一类特困生,他们不仅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而且还对学习有抵触情绪,缺乏自信。他们的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都相对薄弱。对他们而言,严格要求、批评教育和训斥都会适得其反,就算你坐下来辅导他们,你也会发现,对别人有效的学习流程和方法对他们就是无效,他们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会迅速耗尽你所有的耐心。近几年我就遇到一些这样的特殊学生,他们对我那些得意的“招式”和“路数”有神奇的免疫力,教他们的感觉就像踢在铁板上一样,我只能感叹他们“朽木不可雕也”。虽然我在美国受过最好的行为科学训练,即便是智障孩童甚至老鼠、鸽子之类的动物,我也能教会他们(它们)东西,一向以擅长辅导学生学习自居,但是面对这些特困生,我总感觉像是有一扇门紧闭着,我一直在门外徘徊,怎么发力也没法帮到他们。直到有一天,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在水底世界里,我悟出了推开那扇门的方法。

那是暑假,我陪儿子去海南度假。他特别喜欢游泳和潜水,我就一直陪着他。游泳没有问题,我就是在河边长大的,潜水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我们穿上潜水装备,他立即就被教练欢快地带走,像鱼儿一样潜入水中,而我则遇到了麻烦。教练一把我放入水中,我就感到呼吸困难,有一种窒息感,好像马上要溺毙。我赶紧挣扎出水面。教练检查装备没有问题,但我再试一次还是如此。我想到四年前我有数次因为心脏出问题被拉进医院急救时就是这种感觉,还有一次在上飞机前严重心悸和呼吸不畅,以后一段时间每次坐上飞机都有这种感觉。我立即意识到这是对窒息恐惧的条件反射,可以通过脱敏方法来解决。

我第二次试潜失败后,教练很关切地问我:“哥们儿,你没什么问题吧?”我说:“没事。我知道是为什么,请让我再试一次。”我稳定了一下情绪,做了几下深呼吸,就再次潜入水中。在最初的恐惧和慌乱袭来时,我告诉自己:“没事,我能行的!”我一边暗示自己,一边有意识放慢呼吸并专注于缓慢的呼吸,过了两分钟,我感觉基本适应了,便出水告诉教练可以开始了。教练带我潜入水中,他一边在我的上方游动,一边双手轻推我的肩带领我游览水下风景。

在水下,虽然我不再感到憋气,但在残余的窒息感和紧张感中,我无心观赏水下美丽的景色,一直在关注自己的呼吸,心里祈祷潜水设备千万不要出问题,祈祷万一出了问题教练会立即搭救我。同时,我特别关注身后的教练和他扶在我肩上的两只手,感觉自己的命就捏在他的手中。我的心被一种无能感和无力感彻底占据,对细心引导和呵护我的教练满怀感激。当时觉得他的任何一个闪失,都会对我有致命的打击。我也想到,如果潜水前教练对我加以否定或者讥讽,会让我彻底失去潜水的勇气和信心。在这种少有的无能感和对他人的依赖感中,我突然想起了那些我无能为力的孩子们,感觉自己在这个深水区里不经意间闯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我想,生活中的他们,大约就是我这种心态吧。这些孩子,别看他们“刀枪不入”,别看他们伶牙俐齿、一触即跳,其实藏在他们坚硬外壳下面的是特别脆弱的心,他们外表凶悍就是因为他们内心脆弱需要特别的保护。他们在学习上不顺,会让他们的心灵蒙上阴影,会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就像我在水下一样感觉“呼吸困难”,这时的老师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我潜水时的教练,老师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他们的神经和呼吸,会对他们有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对这些学生必须特别地关照和体贴,给他们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悉心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千万不能对他们歧视、粗暴责怪和苛求,那会残酷地杀灭他们心中那点残留的希望。

从那以后,我就对那些特困生特别同情,不管他们外表多么桀骜不驯,我都不再反感他们。我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他们,在谈学习之前总是先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先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开心,也陪他们一起去打电子游戏。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我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表示欣赏,大加鼓励,尽量给他们展示专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正面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出自信和对未来的向往。这样的共同活动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你不但不歧视他们,而且欣赏他们、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就会信任你。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当你在学习上向他们伸出救援之手时,他们才会毫不犹豫地让你牵引,就像我在水下让教练牵引一样。这时候,你需要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去认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认真思考、设计帮助他们的方案。这时你特别需要讲究策略,既要让他们看到学习效果,体验到学习的成效和乐趣,还要想方设法避免他们陷入旧有的学习习惯里重新经历失败和挫折。你必须给他们全新的学习体验和经历,他们才可能彻底改变。如果说前面的铺垫工作需要倚重情商,后面的工作就比较倚重智商,需要一些对于学习心理和管理学原理的了解。具体的要领和方法,我会在2012年的案例点评中继续和大家一起探讨。

(责 编 卢丽君)

推荐访问: 感悟 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