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机电装调技术课程的分析

时间:2022-03-02 08:23:38  浏览次数:

摘 要:概述了机电装调技术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控制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素质。

关键词:机电装调技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

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程设置

为此,本人带领整个教学团队,参照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三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点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形成了机电装调技术课程。

1.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我们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本课程

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将本课程定位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集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综合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传感器的规格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正确选用传感器的能力。

(2)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知识,能进行初步计算,了解设计系统和排除故障的方法等。

(3)具备熟练运用PLC指令系统、梯形图、功能图三种编程方法编制实际程序的能力。

(4)初步具备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实际安装、调试、运行。

(5)进行软硬件的设计、调试,通过PLC、传感器等设备的使用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

(6)掌握自动化生产线、机电设备控制程序设计方法、系统综合调试能力。

要求学生既能掌握基本技术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

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能真正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及素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体现职业适应性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一是满足就业导向的岗位

技术或技术领域需要,二是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

所需的态度、能力和知识,三是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配合。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PLC控制为主线,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主要选取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的主体内容,将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结合具体的控制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机电一体化控制工作

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其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监测控制系统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号处理的主要途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简称PLC)广泛用于机械系统、生产流水线及过程工业的自动控制领域。而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是信息获取的源头,液压气压结合机械传动知识作为传动的手段,以PLC为控制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控制综合学习及训练,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实

际安装、调试、运行,使学生达到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控制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素质。

2.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体现多样化

目前,机电装调技术课程已形成了一套较为齐备的课程教

学内容及相关材料,包括校本教材和与教材配套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等,这些资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校本特色。

三、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年制高职的三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时间

为两个学期,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电气控制、电子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而自动控制、电梯运行控制等课程,在本课程之后,才能全面展开。针对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专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难等现象,专业课程教学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应重视实践性

教学。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现实践性和情境真实性

机电装调技术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

法,以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常见的实例为情境。如,电动机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机械手控制、电梯的控制等为载体和项目。在具体项目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遵照学生的学习特点,由浅入深编制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包容若干课程知识点,通过编制项目任务书,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生。

(2)按照项目要求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理论,指导学生运用正确方法去实现目标。

(3)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实际操作,每个项目能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来完成一个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作业作品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即获得相应的项目考试成绩。

其中,对学生的评价是针对整个学习过程、综合学生对各项目的所有学习情况而形成的,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要在现场做理论讲解或实践指导,较好地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训练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真正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时间上,将学习项目在不同时段内完成;在空间上,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场地结合形成专业教室;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形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项目。

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分析学生的作业作品,我们了解到,这样安排课程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加强,面对自己努力得来的实训结果和设计成果,拥有较高的成就感,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课程目

标要求,学习效果较好。在学生设计制作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人行道红灯警示自动隔离系统,在省职教学生创新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

2.教学团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都有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参与校企合作的经历,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

神。“双师型”教师占100%,教师整体结构合理。

3.实训条件

本课程所有教学过程在PLC实训室、气动液动控制实验室、

电气控制实训室和综合控制实训室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有特

色的方面是:为该课程配置了大量的液压气压分离式元器件、各类传感器元件、PLC控制器及所需的各种散件,学生有机会、有条件自己设计、安装、调试小型控制系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实训设备的更新速度还远远赶不上企业实际生产设备的更新步伐,还有待用更先

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使学生的技能、技术训练更接近生产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氛围,体验生产过程,学做真正的企业员工。

(作者单位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推荐访问: 机电 课程 分析 技术
[对机电装调技术课程的分析]相关文章